
“十四五”以來,山東深入實施“三個十大”行動,全面塑強“十個新優勢”,加快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開創性進展、突破性變革、歷史性成就。
看研發平臺,海洋領域的國家實驗室掛牌組建并實現規范化運行,2項大科學裝置納入國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新建數量占全國的近1/7。
看創新活力,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222家、居全國首位,企業研發投入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達88.4%。
看科技成果,省級每年拿出140多億元專項資金集中攻堅原創性、“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建成投運,12英寸碳化硅襯底全球首發,全球運力最強固體火箭“引力一號”成功發射,濰柴柴油機熱效率四次刷新世界最高紀錄。
看工業經濟結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由2020年的45.1%攀升至今年上半年的55.2%,產業提檔升級的態勢明顯。山東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有7個、制造業單項冠軍235家,數量均是全國最多的;裕龍島高端石化、日照精品鋼鐵基地、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等一批標志性引領性重大工程落地達產。數字賦能取得明顯成效,集成電路形成全產業鏈布局,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達到46家、數量居全國第一,預計今年數字經濟規模將超過經濟總量的一半。
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示范區建設成效凸顯?!笆奈濉币詠?,山東提速建設膠東半島核電、海上風電、魯北風光儲輸一體化等大型清潔能源基地,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達到1.34億千瓦,占全部裝機的53.4%、較2020年提高22.6個百分點,歷史性地超過了煤電,今年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將達到2100億度以上,目前全省每3度用電量中就有1度為清潔能源。全省單位GDP能耗四年累計降低18.5%,山東以3.9%的能耗增長支撐了6.1%的經濟增長。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