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11-27 19:16

2025年11月26日下午,香港新界大埔屋邨宏福苑多棟住宅樓發生火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11月27日,香港消防處公布數據顯示,香港新界大埔火災已造成55人遇難。
這起火災,引發了人們對于房屋安全與風險保障的關注。
經濟觀察報記者了解到,中國太平保險(香港)有限公司(下稱“太平香港”)承保了宏福苑維修工程項目的建筑工程全險、建筑雇員賠償保險,業主立案法團第三者責任險以及財產全險、公眾責任險,并承保了部分住戶的家居保險、家傭險。
太平香港表示,事故發生后,已迅速啟動應急機制,將按照保險合約,堅持“能賠快賠、應賠盡賠、合理預賠”的原則,積極做好保險理賠及客戶服務。
據北京商報報道,宏福苑業主立案法團相關會議記錄顯示:商討及議決2025—2026年度屋苑各項保險事宜,經商議后,動議繼續向太平香港投保,各委員一致贊成通過,投保期為2025年1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
相關保險方案包括大廈及公共地方財產保險、公共責任保險、現金保險和集體個人意外保險,四類保險的總保費為33.77萬港元/兩年。
其中,大廈及公共地方財產保險保額為20億港元,對應的保費為24.02萬港元/兩年。公眾責任保險受保項目包括第三者人身傷亡責任、第三者責任,其中第三者人身傷亡責任保額為每一次事件1000萬港元,對應的保費為2萬港元/兩年;第三者責任的保額為每一次事件2億港元,保費為7萬港元/兩年。現金保險的受保項目包括現金運送途中、存放于上鎖的抽屜或保險柜、存放于上鎖的抽屜或保險柜(非辦公時間),對應的保額分別為10萬港元、10萬港元和3萬港元,對應的保費均為3503.5港元/兩年。集體個人意外保險的受保項目為法團活動參與者(7-70歲)的個人意外身亡或永久傷殘(以65人為上限),保額為每人最高10萬港元,對應的保費為3903.9港元/兩年。
其實,除了突如其來的大火會吞噬居民財產安全外,暴雨、臺風、低溫雨雪冰凍等極端天氣以及引發的洪水、滑坡、泥石流、冰雹等災害也會造成大范圍的房屋損壞。
面對諸多不確定性,人們該如何給住宅和家庭財產安全織就安全保障網?相較香港,在內地保險市場上,新建住房質量缺陷保險(IDI) 、巨災險等保險均有房屋住宅保障責任。其中,新建住房質量保險屬于強制保險,但對于存量房屋尚未有強制的房屋保險制度,僅個別地區展開了試點。
而對家庭財產安全保障較為全面的,是家財險。家財險,即以城鄉居民家庭財產為保險標的,承保因火災、自然災害及意外事故造成損失的保險產品。
近年來,國內城市定制型普惠型家財險迅速發展,其主要承保包括房屋在內的家庭財產,對家庭財產遭受火災等意外事故及暴雨等自然災害而造成的損失進行補償。城市定制型普惠型家財險多采用“保險+服務”創新產品模式,并以“共保體”模式承保,比如成都“蓉家保”、上海“滬家保”以及“北京普惠家財保”等。
不過,家財險的發展速度與規模,遠不及其他財產險業務。數據顯示,1998年—2024年,國內家財險保費收入從12億元增長至285億元,增長超過24倍;然而,同期整個財產險行業的保費收入從506億元飆升至16,766億元,增長超過33倍。家財險的體量始終偏小,2024年在財產險業務中的占比僅為1.7%。
一位財險再保險從業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家財險的發展面臨著居民的“理性忽視”與供給不足的雙重影響。一方面, 住房保險完全依賴自愿參保,缺乏類似美國國家洪水保險計劃或歐洲多國與房貸、稅收掛鉤的強制性或準強制性投保機制;另一方面,保險行業作為供給方,缺乏統一的建筑年代、結構類型、歷史損失和區域災害強度數據庫,難以進行精準化風險分級與差異化定價。
在參與多地普惠家財險項目運營的飛鳥魚總精算師尚磊看來,與健康險相比,傳統家財險最明顯的特點是低頻,一方面用戶認知程度低,市場教育也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客均保費低,難以與用戶產生連接。家財險的發展要使其從“低頻高損”的災后補償向“高頻低損”的風險減量服務轉化,以家財險為紐帶參與到社會資源整合、事前事中社會治理多元協作中來。
據尚磊介紹,在各地的普惠型家財險實踐中,保障責任在傳統家財險責任的基礎上,增加了不少風險減量與拓展服務。例如,為了提升居民的獲得感,有的產品增加了全屋管道疏通、電路老化檢測及維修等服務以及鄰里漏水、高空墜物等三者責任;針對居民火災預警能力弱的問題,有的產品增加了煙感報警器責任;針對電動自行車自燃這一新興社區風險治理難題,有的產品擴展了自燃及三者責任;為了覆蓋日益增長的陪伴需求,有的產品增加了寵物責任險;針對農房風險,有的產品結合暴雨、洪水、臺風等保障,開通巨災風險預警及災后理賠綠色通道。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