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11-26 21:20

“AI是培育金融新質生產力的必由之路,將深刻重塑金融行業生態格局。金融行業憑借數據密集、場景多元的獨特優勢,成為AI技術釋放價值、實現突破性應用的關鍵領域。”
11月26日,在經濟觀察報主辦的“2024—2025年度受尊敬企業年會”上,中國平安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在談及AI與金融深入融合實踐經驗時如是表示。
在盛瑞生看來,當前,以人工智能為核心驅動的科技變革正在加速演進。“全面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全方位賦能千行百業”也寫入“十五五”規劃建議中,但智能化轉型非一日之功。
據了解,二十多年前,中國平安就開始啟動進行數字化轉型:2002年公司推進數據、IT、后援集中,完成信息化轉型;2013年運用大數據、云技術推進車險圖像定損、微表情信貸審核等新技術落地。2023年以來,中國平安堅持客戶導向,結合生成式AI、智能體等突破性技術,深入推進AI in All,全面推進“五智”戰略,通過智能營銷、智能服務、智能運營、智能管理,實現智能經營,積極探索金融產業的AI化。
“對平安來說,AI不是獨立存在的一個板塊,而是賦能業務產生增量的工具,它的價值必須在賦能深度賦能金融、醫療、養老三大主業發展中體現出來。平安在金融產業AI的實踐,重塑了價值創造的邏輯,賦能核心業務實現體驗優化、風險控制、成本降低,在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積極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行業、社會、民生也有積極意義。”盛瑞生表示。
據盛瑞生介紹,目前,中國平安的“AI in All”已在各領域取得顯著進展。在智能營銷領域方面,數字人及數字員工廣泛應用于遠程面審、培訓陪練、客戶服務、內容生成等場景,AI輔助工具月活躍使用率近50%,顯著提升代理人觸訪率;在智能服務方面,全集團每年超20億人次客服由AI完成,占比80%以上;在智能運營方面,車險智能化出單覆蓋1.2億單,超80%業務由AI端到端完成,單均耗時從過去的5.7分鐘降低至1.2分鐘,效率提升近80%;而智能風控方面則通過AI挖掘多維度數據,構建數據圖譜,形成從宏觀、中觀到微觀的全維度金融風險管理體系。
以下為演講全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
大家好,感謝主辦方的邀請,非常高興在此代表中國平安領獎。這是平安第22次獲得“中國最受尊敬企業”這一稱號,我們深感榮幸,也覺得責任重大。
有個概念叫創新之光,企業因為創新而受尊敬還是不太容易的,創新通常意味著要經常犯一些小錯誤,創新有一些風險,創新可能還付出一些代價,但是企業可以通過創新創造新的生產能力、服務、產品,解決市場和客戶的痛點和難點。在解決這些事情的過程中,企業也得以獲得新的發展。企業保持持久的創新力非常重要,這也是其能夠承擔更有意義的社會責任之一,因為創新受到尊重,讓我們更多地感受到了創新的價值和作用。
“最受尊敬”,是企業人的理想,是每一個有遠見、有愿景的企業的永恒追求。敬人者人恒敬之。從“尊敬”出發,企業要在商業發展、社會使命、民生向往之間取得平衡。回到今天的活動主題,“創新”推動行業發展、促進社會繁榮、滿足民生所需,是企業受人尊敬的必然之路、應有之義。
今年是2025年深圳特區成立45周年。平安作為蛇口的孩子,傳承特區精神,與時代同行,在競爭中求生存,在創新中求發展,成長為國際領先的“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服務集團,位列全球保險集團品牌價值第一,為近2.50億個人客戶、超400萬團體客戶提供優質服務,致力于成為客戶身邊最專業的“金融顧問、家庭醫生、養老管家”。
今天,我將從金融行業的角度,分享中國平安如何激活創新引擎,通過科技創新“AI in All”,探索培育金融新質生產力,推動金融行業高質量發展;通過服務創新,提升金融服務質效,更有溫度地服務人民,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AI in All:推進AI與金融深入融合
當前,以人工智能為核心驅動的科技變革正在加速演進。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并指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全面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全方位賦能千行百業”也寫入“十五五”規劃建議中。
AI是培育金融新質生產力的必由之路,將深刻重塑金融行業生態格局。金融行業憑借數據密集、場景多元的獨特優勢,成為AI技術釋放價值、實現突破性應用的關鍵領域。智能化轉型非一日之功。平安是中國金融業數字化轉型的先行者,我們很早就探索運用科技之力把保險保障、極致服務送到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客戶身邊。2002年推進數據、IT、后援集中,完成信息化轉型;2013年運用大數據、云技術推進車險圖像定損、微表情信貸審核等新技術落地。
2023年以來,我們堅持客戶導向,結合生成式AI、智能體等突破性技術,深入推進AI in All,全面推進“五智”戰略,通過智能營銷、智能服務、智能運營、智能管理,實現智能經營,積極探索金融產業的AI化。
目前,平安的“AI in All”已在各領域取得顯著進展。在智能營銷領域方面,數字人及數字員工廣泛應用于遠程面審、培訓陪練、客戶服務、內容生成等場景,AI輔助工具月活躍使用率近50%,顯著提升代理人觸訪率;在智能服務方面,全集團每年超20億人次客服由AI完成,占比80%以上;在智能運營方面,車險智能化出單覆蓋1.2億單,超80%業務由AI端到端完成,單均耗時從過去的5.7分鐘降低至1.2分鐘,效率提升近80%;而智能風控方面則通過AI挖掘多維度數據,構建數據圖譜,形成從宏觀、中觀到微觀的全維度金融風險管理體系。
截至目前,平安在全國有三大數據中心,能支撐每秒百億次計算;擁有30萬億字節數據,覆蓋 2.5 億個人客戶,處于世界領先梯隊;算法支持“看、聽、說”全能力,語音識別能聽懂 28 種方言。平安當前自研垂域大模型67個、較年初新增15個,新上線2.3萬個智能體應用,覆蓋平安集團22%的員工。上半年平安大模型調用次數達8.18億,多元場景應用數超650個。
AI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對平安來說,AI不是獨立存在的一個板塊,而是賦能業務產生增量的工具,它的價值必須在賦能深度賦能金融、醫療、養老三大主業發展中體現出來。平安在金融產業AI的實踐,重塑了價值創造的邏輯,賦能核心業務實現體驗優化、風險控制、成本降低,在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積極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行業、社會、民生也有積極意義。
從行業看,平安運用AI賦能,重新探索“保險+服務”創新邊界,引領行業發展潮流。平安壽險依靠AI數字機器人、AI理賠審核等前沿技術,打造“111極速賠”壽險理賠新名片,2025年前三季度,閃賠占比58%。前三季度,平安AI坐席服務量超12.92億次,覆蓋平安80%的客服總量,快速響應、解決消費者咨詢、投訴問題,有效降低人工坐席成本。
平安產險依托多模態感知與智能推理等前沿技術,實現90%的新車保單1.2分鐘智能出單,大幅降低客戶等待時長。平安產險的理賠服務數字人系統,具備秒級解析單證、智能識別定損、自動溝通錄入等能力,其中定損速度較傳統模式提升4000倍,僅需車主直接拍照上傳,便可自動查勘、智能定損、自動跟蹤并賠付。目前,平安產險已實現約46%案件自動化查勘,大幅縮短了用戶的等待時間并提升用戶體驗。
在風險控制方面,通過強化異常行為識別、智能風險評估,前三季度平安產險反欺詐智能化理賠攔截減損91.5億元。
從社會看,平安通過AI賦能積極構建災害防護網,助力防災減災。我們依托AI和物聯網技術,自主研發了統一的風險減量平臺鷹眼系統。“十四五”期間,鷹眼系統能預警災害162萬場,發出預警信息470億次,覆蓋客戶1.3億人次,近三年,在農業災害大模型智能系統協助下,我們直接降低農業經濟損失達7.6億元。
打造超級有用的AI服務,滿足民生所需
近期的深圳金博會上,平安最新發布了“三大AI服務”,構建統一的AI服務生態,為客戶提供更懂你,更便捷,更有溫度的AI入口。平安的AI不追求“超級酷炫”,但必須“超級有用”。
第一,是打造“AI超級客服”入口,鏈接平安全量的金融、醫療、養老與生活服務,打通線上和線下資源,打造“能問答、能辦事、能應急”的便捷用戶體驗,為客戶提供省心、省時、又省事的極致體驗。
第二是“AI家庭醫生”,聯合平安好醫生和北大國際醫療集團,打造AI醫生、AI醫助、AI-MDT三層產品矩陣,嚴格遵循“AI建議+醫生審核負責”的安全閉環,打造全病程的嚴肅醫療服務。
第三是“AI養老管家”,基于毫米波等多模態數據為居家環境開發“無線感知+世界模型”的能力,可識別活動軌跡、跌倒風險,還能檢測體征、預測并干預風險;更好地滿足客戶對于照護、醫健、安全等的關鍵需求。
從蛇口一路走來,平安始終堅守“金融為民”初心,追求可持續、高質量的發展,收獲了客戶、社會各界的認可,今年,平安憑借在ESG方面的優異表現,國際權威指數機構MSCI最新評級上調至最高的AAA級,保持行業領先。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
面向未來,平安將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積極響應“十五五”規劃建議,深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要求及《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圍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續加大創新力度,以“AI+大數據”為核心驅動力,重塑保險業務價值鏈,積極探索金融新質生產力,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答卷。
各位朋友,平安愿與各界攜手,以技術之智解民生之需,以創新之火點亮金融為民的新征程。
謝謝大家!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