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11-20 22:17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老盈盈
11月20日,澳洲會計師公會最新發布的《2025年商業科技應用調查》(下稱《調查》)顯示,過去12個月,中國內地企業的AI(人工智能)應用率與應用成熟度實現同步提升。
《調查》顯示,AI的快速發展正深刻重塑財會領域的核心技能要求,并驅使財會人才加速轉型。另一方面,隨著技術應用的深化,企業對AI項目的價值預期也愈發務實,提升投資回報率已成為核心關注點。
《調查》同時顯示,AI、數據分析和可視化軟件,以及網絡安全軟件,是過去12個月中國內地企業應用最多的三項技術。值得注意的是,92%的中國內地受訪者表示,其所在企業已使用DeepSeek等AI工具,該比例較上一年度調查的72%有大幅提升。
中國內地企業在AI應用上不斷向廣度和深度拓展。《調查》顯示,21%的受訪者表示,AI已廣泛融入企業的各個環節,包括綜合采用第三方AI工具、定制化AI工具以及自研工具等,該比例較上次的調查比例9%顯著增長,并在所有受訪市場中位居首位。
展望未來,65%的中國內地受訪者預計,其所在企業未來12個月將進一步增加對AI技術的應用,較上一次調查躍升17個百分點。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內地人工智能強勁的增長勢頭,以及企業對其戰略價值的持續信心。
盡管許多受訪者認可AI技術帶來的效率提升,但亦有約五分之二(40%)的受訪者指出其技術投資回報率偏低,這一問題在資源與技術人才有限的中小企業中更為普遍。
澳洲會計師公會華東和華中區委員會會長、澳洲資深注冊會計師金科在11月20日舉行的《調查》發布會上表示,隨著AI應用的不斷深化,企業在實際落地階段普遍會面臨三方面的挑戰。
第一是成本與回報的不確定性。AI基礎設施、大模型研發等前期投入巨大,40%內地企業將其列為首要挑戰;中小企業對此的敏感度更高,49%的中小企業擔憂低投資回報率,認為AI缺乏量化評估框架。
第二是技術與組織適配難題。AI輸出缺乏透明度和可解釋性,數據安全隱患突出;現有信息系統融合復雜,大型企業關注架構融合,中小企業面臨人才短缺。
第三是合規與風險管控壓力。數據泄漏風險上升,全球AI治理規則差異大,如歐盟、美國、東南亞不同地區都有不同的合規要求。
澳洲會計師公會華南區委員會會長、澳洲資深注冊會計師陳建峰則表示,許多企業在評估AI投資回報時仍處于探索階段,企業的基建與員工能力的差異會顯著影響投入產出的成效。
陳建峰表示,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關鍵在于平衡技術投資與長期業務戰略。缺乏數字化能力,中小企業會面臨競爭優勢流失的風險。為實現最大成效,中小企業應優先考慮能提升核心業務的技術方案,并采取階段性投資策略,同時定期回顧技術表現,并與既往成果對標,這將有助于確保技術應用與戰略目標持續契合。
隨著各行業數字化轉型提速,中國內地雇主正積極重塑人力資源策略,以滿足不斷更新迭代的業務需求。《調查》發現,受AI應用普及影響,32%的受訪者表示,過去12個月企業已減少招聘初級財會人員,與此同時,18%的企業則積極為其財務部門擴招具備AI專業素養的人才。這一變化反映了企業在人才引進模式方面的結構性調整,凸顯了財務職能領域對數字化能力日益增長的需求。
對此,金科認為,隨著數字化轉型帶動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增長,企業不能只著眼于填補新崗位缺口,還應繼續提升或再培訓現有雇員的科技應用技能。雇主應該制定清晰的公司政策和指引,鼓勵員工在遵循道德準則的前提下,有效地在工作中使用AI工具。
他同時建議,雇員應積極面對職場上的轉變,利用AI提升效率和推動創新。長遠來看,兼具過硬的傳統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擁有全球化經驗和具備終身學習思維的財會人才,將能在不斷演變的職場中脫穎而出。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