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11-27 21:49

歷經四年多的探索,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mBridge,以下簡稱“貨幣橋”)平穩發展。
11月19日,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在阿聯酋阿布扎比出席中國-阿聯酋支付合作項目啟動儀式,見證阿聯酋多邊數字貨幣橋(JISR)項目正式啟動。
在業內人士看來,盡管JISR項目與mBridge存在較大差異,但前者的啟動,表明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模式正獲得越來越多貨幣當局的認可。
所謂貨幣橋項目,主要是致力于打造以央行數字貨幣為核心的高效率、低成本、高可擴展性且符合監管要求的跨境支付解決方案,通過覆蓋不同司法轄區和貨幣,探索分布式賬本技術和央行數字貨幣在跨境支付中的應用,實現更快速、成本更低、更安全的跨境支付和結算。
2021年2月,在國際清算銀行(香港)創新中心指導下,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與香港金管局、泰國央行、阿聯酋央行聯合發起貨幣橋項目。2024年6月,貨幣橋項目宣布進入最小可行性產品(MVP)階段,上述司法管轄區內的貨幣橋參與機構可結合實際按照相應程序有序開展真實交易。同時,沙特中央銀行加入貨幣橋項目。
具體而言,貨幣橋平臺是基于分布式賬本技術(DLT)建立的多邊跨境支付平臺。多個司法轄區的貨幣當局可以在這個平臺發行各自的央行數字貨幣,并開展央行數字貨幣的兌換。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相關商業銀行,基于真實的跨境貿易背景完成央行數字貨幣的跨境支付結算。
相比傳統的企業跨境支付存在流程長、鏈條多、費率高等挑戰,貨幣橋項目通過央行數字貨幣開展跨境支付結算,一方面顯著提升資金到賬效率,另一方面降低至少50%的交易費率。
某國有大型銀行負責數字人民幣業務的主管李浩向記者透露,在mBridge項目實施初期,企業需符合相關條件,方能基于真實跨境貿易背景參與數字人民幣與數字迪拉姆的跨境支付與兌換。隨著mBridge項目運營日益成熟,未來更多企業有望參與其中。
“通過一年多時間的MVP實踐,mBridge項目在平臺治理架構、法律框架、業務規則等方面制定更詳盡的規定,各參與方的區塊鏈節點本地部署及運營機制也相當成熟,將成為中國—阿聯酋企業高效完成跨境貿易支付結算的新路徑。”他指出。
記者獲悉,mBridge項目的實施,表明央行數字貨幣在跨境支付領域的無損、合規、互通三大原則得到各方認可。
無損原則,是央行數字貨幣應當促進國際貨幣體系的健康發展和金融的穩定,一國的數字貨幣不應該損害其他央行的貨幣主權和貨幣政策獨立性。
合規原則,是指央行數字貨幣應當遵守各國關于外匯管理、資本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符合反洗錢、反恐怖融資等方面的監管要求,做到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匹配。
互通原則,是央行數字貨幣可以充分復用現有基礎設施,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實現不同法定數字貨幣系統之間,以及其與傳統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之間的互聯互通。
具體到操作環節,若一家阿聯酋企業通過阿聯酋多邊數字貨幣橋項目向中國企業支付貿易貨款,分成四大步驟:
第一步是數字迪拉姆“上橋”。基于互通原則,阿聯酋央行將數字迪拉姆系統與多邊數字貨幣橋平臺節點互聯,當地商業銀行從數字迪拉姆錢包將相應數字迪拉姆金額自動轉移到其在多邊數字貨幣橋平臺開立的多幣種錢包。
第二步是完成跨境支付。阿聯酋相關銀行在多邊數字貨幣橋平臺發起一筆跨境支付,將相應的數字迪拉姆支付到中國央行在多邊數字貨幣橋平臺的多幣種錢包?;诤弦幵瓌t,上述支付指令發起后,系統先自動根據雙方央行配置的規則進行權限及限額檢查,其次要求發送方進行合規(確認貿易背景真實性等)及反洗錢檢查,確認發送交易,隨后這筆數字迪拉姆通過區塊鏈送達中國央行的多邊數字貨幣橋平臺節點。
第三步是外匯兌換同步交收,在收到數字迪拉姆后,中國相關銀行在多邊數字貨幣橋平臺與相關金融機構進行外匯兌換同步交收(PvP),將數字迪拉姆兌換為數字人民幣。
第四步是數字人民幣“下橋”。中國相關銀行向中國央行發起下橋數字人民幣請求,等數字人民幣“下橋”后,銀行迅速向中國企業劃轉相關貿易貨款。
11月3日,中國央行副行長陸磊在“香港金融科技周2025”期間表示,中國是最早啟動法定數字貨幣研發和應用試點的國家之一,在理論設計、技術架構、應用場景等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經驗。中國人民銀行提出的無損、合規、互通三原則,已經成為法定數字貨幣基礎設施建設的基本原則。
李浩認為,隨著中國—阿聯酋的經貿往來日益密切,mBridge項目實施動還將推動兩國加快跨境貿易投資本幣結算進程,降低對美元作為中間結算貨幣的依賴度,此舉既能減輕貿易企業在兩次換匯過程所面臨的匯率風險,還能顯著降低貿易付款的操作成本。
在他看來,mBridge項目的實施,還將給數字人民幣國際運營帶來可復制、可推廣的操作方案。
9月24日,數字人民幣國際運營中心在上海正式運營,推出三大業務平臺——數字人民幣跨境數字支付平臺、數字人民幣區塊鏈服務平臺及數字資產平臺。
其中,數字人民幣跨境數字支付平臺探索運用法定數字貨幣解決傳統跨境支付中存在的痛點;數字人民幣區塊鏈服務平臺為各場景和行業類區塊鏈提供標準化的跨鏈交易信息轉接和鏈上數字人民幣支付服務;數字資產平臺提供標準、即用的金融級數字資產服務,支持現有金融基礎設施將業務拓展至鏈上。
隨著數字人民幣國際運營中心面世,多家銀行正搭建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的風控、合規、系統支持、業務拓展團隊。
近日,李浩所在的銀行對數字人民幣業務團隊加強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流程、分布式區塊鏈技術發展趨勢、國際跨境貿易投資相關法規政策、跨境資金支付轉賬反洗錢規定的培訓,從中選拔多位人員加入數字人民幣國際運營團隊,增強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的服務能力。
記者了解到,在多邊數字貨幣橋項目正式面世實施之際,歐美大型金融機構也在積極推進“代幣化”的跨境資金轉賬服務。
花旗銀行金融服務部支付業務主管Debopama Sen向記者表示,花旗銀行正通過區塊鏈技術提供代幣化的資金跨境轉賬服務,即企業先將資金轉化成花旗銀行內部發行的“加密數字貨幣”,就可以在7*24小時內將加密數字貨幣以“點對點”方式,迅速轉賬到其在花旗全球網絡開立的各個賬戶,實現資金即時轉賬,從而提升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
李浩指出,無論是代幣化跨境轉賬,還是基于多邊數字貨幣橋項目開展跨境貿易投資支付結算,都需要滿足各國在跨境資金流動方面的反洗錢等監管要求。通過市場研究,他發現在某些對資金跨境流動監測及審核要求較高的國家地區,多邊數字貨幣橋項目頗受企業歡迎,尤其是其具備跨境貿易本幣結算的特點,令相關跨境貿易支付訴求容易獲得當地金融監管部門的“放行”。
此外,西方國家不少企業青睞加密數字資產投資,對代幣化跨境轉賬的興趣相對較高;亞洲地區不少國家企業更看重跨境貿易投資支付的合規操作性與監管要求,對多邊數字貨幣橋項目更有“好感”。
陸磊指出,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融管理局等多個貨幣當局共同探索,形成了以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為范本的多邊合作模式。未來,中國人民銀行將基于央行合約、平等治理和區塊鏈架構,連接各經濟體支付系統和法定數字貨幣系統,實現多幣種的秒級直通式跨境支付。
“與此同時,還要依托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平臺,為央行數字貨幣跨境支付合作提供中國方案?!彼硎尽?/p>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