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近年底,保險公司發債現小高峰。11月以來,已有中郵人壽、英大泰和人壽、中再產險、紫金財險、平安產險、招商局仁和人壽成功發行永續債或資本補充債券。
2023年和2024年,保險公司發行資本補充債和永續債均突破千億元規模?!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呓y計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信息發現,2025年截至目前,已有19家保險公司成功發行資本補充債或永續債,規模合計741.7億元,較前兩年有所回落,但仍處于歷史高位。值得關注的是,2025年永續債成險企融資新寵,目前已發行10筆,規模約500億元,占比近七成。
業內人士在受訪時認為,臨近年底的發債小高峰,以及持續的千億級發債規模,核心驅動因素是險企為滿足業務發展、償付能力充足率等監管要求,進行常態化的資本補充,以增強風險抵御能力。
天職國際保險咨詢主管合伙人周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持續補充資本是當前行業普遍需求,因為從股東出資能力和意愿角度看,股權增資難度較大,所以普遍嘗試通過多種渠道補充資本,資本補充債和永續債是近年來的主流方式。今年,發債補充資本態勢整體呈現出“總量下降但仍然高企,結構偏向永續債,以及不同主體在方式選擇上出現分層”等特點。
11月19日,招商仁和人壽成功發行13億元資本補充債券,票面利率2.4%。前一日,平安產險、紫金財險成功發行60億元、5億元資本補充債券。11月以來,保險公司密集發行資本補充債券或永續債,中再產險、英大泰和人壽此前發行40億元、25億元資本補充債券,中郵人壽發行12.7億元永續債。
2025年以來,已有19家保險公司成功發行資本補充債券或永續債共20筆,從已發行債券類型來看,永續債目前已發行10筆,規模約500億元。平安人壽、太平人壽、工銀安盛人壽、泰康人壽、陽光人壽、中銀三星人壽、交銀人壽、泰康養老、中郵人壽、招商信諾等10家公司發行永續債,發行規模介于10億元至130億元之間。
此外,平安產險、中再產險、國壽財險、英大泰和人壽、財信吉祥人壽、中韓人壽、招商仁和人壽、中英人壽、紫金財險等9家公司共發行10筆資本補充債券,發行規模介于5億元至60億元之間。

數據來源: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信息
對于永續債發行人主要是大型壽險公司及銀行系險企,周瑾對記者表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永續債可以歸屬為權益,資本補充效果更堅實,能支撐長期的償付能力需求,更受到青睞;另一方面,永續債的發行門檻高于資本補充債,大中型公司更具備發行條件,中小型公司則不得不更多選擇資本補充債。
據悉,永續債無固定到期日,發行人可遞延支付利息且不視為違約,并設有減記或轉股條款,在特定觸發條件下如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大幅下滑,可強制減記本金以吸收損失,因此具備真正的損失吸收能力。符合條件的永續債可計入核心二級資本,對提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具有直接作用,戰略價值更高。
在國際資本市場上,永續債是一個成熟的金融產品。2022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和原銀保監會聯合印發《關于保險公司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有關事項的通知》,允許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發行永續債,補充核心二級資本。
2023年,泰康人壽成功發行行業首單永續債,標志著這一創新資本補充工具正式落地。2025年2月,泰康養老發行20億元永續債,票面利率2.48%,成為行業首家發行永續債的養老險公司。除泰康養老外,其他發行永續債的保險公司均為人身險公司。
聯合資信金融評級一部指出,在傳統壽險依賴利差盈利的模式難以為繼、行業加速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背景下,發債不僅有助于緩解險企短期資本壓力,也為戰略調整和業務升級提供了必要的財務緩沖,增強應對利率波動、投資風險等不確定性的能力。
記者注意到,與2024年相比,今年保險公司大額發債明顯減少,僅平安人壽一家發行規模超百億元,而去年中國人壽、人保財險、平安人壽、平安產險、新華人壽等多家險企單筆發債規模破百億元。
至于發行規?;芈涞脑?,周瑾認為,主要是去年四季度以來行業投資業績改善,帶來普遍的償付能力壓力緩解,所以發債補充資本的節奏稍微放緩。
從償付能力充足率指標來看,根據金融監管總局數據,2025年三季度末,保險業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86.3%,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34.3%,與2024年第四季度末相比,分別下降13.1個百分點和4.8個百分點。其中,財產險公司、人身險公司、再保險公司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240.8%、175.5%、246.2%;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212.9%、118.9%、216.7%。
在業內人士看來,得益于增資、資本補充債券發行以及盈利水平提升,資本外源性補充與內生能力均有所增強,2025年全行業償付能力保持充足水平。從不同類別公司償付能力數據來看,人身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指標整體低于財產險及再保險公司;財產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指標較上年末進一步提升,人身險公司、再保險公司有所下降。
在已披露2025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摘要的保險公司中,償付能力未達標企業數量較上年也有所降低,合計共5家償付能力未達標,分別為前海財險、安華農險、亞太財險、華匯人壽和長生人壽。
在“償二代”二期規則于2022年實施的背景下,2023年至2024年,保險公司進入發債融資高峰,連續兩年發債規模超過千億元。2025年以來,保險公司已成功發行資本補充債或永續債合計741.7億元,規模較前兩年有所回落,但仍處于歷史高位。
“當前處于相對寬松的利率環境,中長期無風險利率持續低位運行,信用利差收窄,為保險機構提供了良好的發債窗口?!甭摵腺Y信金融評級一部表示,保險公司借此發行固定利率的長期資本債券(尤其是永續債),不僅可鎖定較低融資成本,還能優化資產負債久期匹配,提升利率風險管理能力。
從融資成本看,今年保險公司發債成本進一步降低,發債利率區間進一步收窄至2.15%~2.8%,而去年發債利率最高值為2.9%。從利率變化趨勢上看,近年來,票面利率大幅低于往年,減少大額利息支出。
“今年發債利率下降,表明市場流動性充裕,且投資者對險企信用資質認可度高,為險企低成本融資創造了有利環境?!睂ν饨洕Q易大學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龍格在受訪時表示,在利率下行通道中,部分資質較好的險企采取“以低換高”策略,即通過發行低成本新債,來置換或提前償還此前利率較高的存量債務,從而直接優化財務結構、降低利息支出。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平安人壽、英大泰和人壽、財信吉祥人壽、中再產險、招商仁和人壽等多家保險公司在贖回2020年資本補充債券的同時,發行了新的資本補充債券或永續債。
據悉,保險公司資本補充債券目前多采用“5+5”年發行期限,利率“跳升”幅度基本設置為100BPs,以滿足計入認可負債、節約資本的要求。今年2月,平安人壽贖回的“20平安人壽”資本補充債原計息期利率為3.58%,若在第5年末不行使贖回權,后續利率將升至4.58%,而今年其新發行永續債票面利率僅為2.35%,融資成本顯著降低。
11月14日,招商仁和人壽贖回的“20仁和人壽”資本補充債原計息期利率為4.95%,規模為8億元;11月19日,該公司已成功發行2025年資本補充債券,規模為13億元,票面利率僅2.4%。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