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界面新聞記者 |黃華
11月18日,據東陽光藥官方微博,流感用藥磷酸奧司他韋顆粒(商品名:可威?)推出升級版本——15mg×18袋/盒規格產品,并選擇京東健康獨家首發。
界面新聞記者截自東陽光藥官方微博
之所以被稱為“升級版本”,是因為可威?顆粒劑型早有15mg×10袋/盒等多種規格,此番的18袋便是其升級之處。在發布海報中,前述新品也被稱為“大藍盒”。
可威?顆粒劑型一直是東陽光藥的當家產品。于流感季推新品,東陽光藥看起來是想再拼一把。
11月19日,界面新聞記者在京東健康平臺上搜索可威?顆粒劑型(15mg×18袋/盒)產品,顯示其價格為79元。在11月20日,其價格為89.6元。
同一時間,界面新聞記者也搜索到了感力清?磷酸奧司他韋顆粒0.9g*1瓶/盒,以及施可韋?磷酸奧司他韋顆粒0.9g*1瓶/盒的產品價格,皆為96元。
據客服介紹,感力清?磷酸奧司他韋顆粒(每瓶0.9g)內含量杯與小勺子,一平勺含藥量相當于15mg。據此推算,一瓶感力清?大概能有60勺。由此也看出,可威?“大藍盒”—— 15mg×18袋/盒,定價比同類產品高。
京東APP上在售的磷酸奧司他韋顆粒產品情況 界面新聞記者截自京東APP
粗略估算,可威?“大藍盒”、感力清?、施可韋?三款產品中,每1g奧司他韋的價格大約是300元、100元、100元。也就是,可威?的產品價格是同類產品的三倍。
不過,即使是可威?顆粒劑型“老款”——15mg×10袋/盒產品,定價也基本在前述水平。從產品定價策略上看,可威?走的是“高價路線”,它與原研產品的定價區間接近。當前,達菲(75mg*10粒/盒)在京東健康平臺上的價格在180元-200元之間。
從獲批時間上看,中潤藥業的感力清?和仙施藥業的施可韋?的顆粒劑型在2023年8月首次獲批,屬于這一領域的后來者。目前,在電商平臺上,它們的產品售價相對較低。
另據摩熵醫藥數據庫,國內目前一共有10條磷酸奧司他韋顆粒獲批記錄,它們大多集中在2023年及以后獲批。這些都會增大東陽光藥的壓力。尤其是,它依靠顆粒劑型的獨家紅利“躺賺”了很多年。
磷酸奧司他韋顆粒獲批記錄 界面新聞記者截自摩熵醫藥數據庫
磷酸奧司他韋顆粒劑型也是奧司他韋系列最后的高價產品。在2022年7月,奧司他韋膠囊被納入第七批國家集采,最低中選價每粒不足1元。該價格正是來自廣東東陽光藥業。
企業年報顯示,在第七批集采之后,2022年-2024年,可威?磷酸奧司他韋膠囊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億元、7億元、3億元。作為對比,在集采前的2019年,可威?磷酸奧司他韋膠囊的營業收入達到過16.6億元。這顯示了集采對企業的影響。
但和顆粒劑型相比,膠囊劑型并不是可威?的主力產品。在2017年-2018年,可威?膠囊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4億元、6.3億元,占比27%、25%;同期,顆粒劑型的收入是10億元、16億元,占比60%、64%。
不難推測,若是東陽光藥的磷酸奧司他韋顆粒劑型以大幅降價中標,它對企業業績的影響會更大。這些年,因為疫情等原因,東陽光藥的業績起伏不小。2022年-2024年,企業營業額為37億元、63億元、37億元。
另在流感市場領域,流感疫苗在降價。目前,若是單盒可威?“大藍盒”的價格在90元左右,已接近一支流感疫苗。
東陽光藥(全稱為“宜昌東陽光長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知名度最高的本土流感藥產銷商。該企業曾是國內唯一一家磷酸奧司他韋顆粒劑的生產商。其磷酸奧司他韋顆粒在全國流感用藥市場占據七成以上以份額。企業位于湖北宜都的生產基地是全球最大的磷酸奧司他韋生產基地。
磷酸奧司他韋(Oseltamivir)是一種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療藥物,可用于成人和兒童,患者應在首次出現癥狀的48小時以內用藥。它最早由吉利德(Gilead Sciences)研發,后由羅氏(Roche)負責全球商業化。該原研藥物于2002年進入中國,中文商品名為“達菲”。
2006年,東陽光藥獲得許可在中國生產磷酸奧司他韋產品。2008年,東陽光藥的可威?顆粒劑型在國家藥監局注冊。和膠囊劑型相比,顆粒劑型更易獲得兒童青睞,該產品包裝上也有標志性的“八個娃娃”圖樣。
可以說,東陽光藥的江湖地位,與其奧司他韋顆粒劑的市場變遷息息相關。從商業價值上觀察,該產品是國內流感市場的“超級大單品”。
新冠疫情后的2022年-2024年,東陽光藥磷酸奧司他韋顆粒的營業收入為26億元、48億元、22億元,占比69%、77%、59%。它幾乎實現了三年100億的成績。
可威近三年的銷售情況 制圖:界面新聞記者 黃華
然而,在今年10月底,第十一次國家藥品集中采購(下稱“集采”)結果發布,東陽光藥的磷酸奧司他韋顆粒未中標。這一結果堪稱“爆冷”。
在此前的10月初,東陽光藥磷酸奧司他韋顆粒的醫藥機構報量達到111萬袋。作為對比,在它的另五家競爭對手中,沒有一家的報量超20萬袋,最少的甚至只有2.5萬袋。醫藥機構的報量代表全國醫院對某藥品的需求。百萬和幾萬的差距,也體現了東陽光藥的市場地位。
不過,依據第十一次集采規則,在醫療機構完成協議量之后,可“優先使用集采中選品種”,也可“適量采購同品種價格適宜的其他藥品”。這被認為是給非中選藥留的一些空間。
另在第十一批集采中,磷酸奧司他韋顆粒的中標企業也僅有兩家,一是湖南慧澤生物(湖南嘉恒制藥受托生產),二是成都第一制藥。它們合計的醫藥機構報量不超過15萬袋。
若從獲批時間上看,中標產品的獲批時間皆在今年。湖南慧澤生物(湖南嘉恒制藥受托生產)和成都第一制藥的首次獲批時間分別是今年7月和1月。
當然,無論如何,東陽光藥丟標了,電商等院外市場將成為其后續努力的主要戰場。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