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11-14 03:35

11月11日至13日,中信建投證券2026年資本市場峰會在北京召開。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黃文濤在會議上表示,從總的態勢看,2026年是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起步之年,從外部環境看是戰略反攻之年,從經濟結構看是創新育新之年,從增長動力看是提振內需、建設強大的國內市場之年,從政策空間看是財政和貨幣政策更加積極、雙寬松之年,從風險挑戰看是風險收斂之年,看好與“十五五”時期夯實基礎、全面發力、擁抱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主線攜手前行的人民幣資產。
今年9月份,黃文濤提出了港股、A股“新四牛”的概念,即“資金流入牛”“科技創新牛”“制度改革牛”“消費升級牛”。在會議上,他進一步表示,短期來看,“四牛”的概念是適合的,長期來看,這個邏輯仍然沒有變化。
在會議期間,黃文濤及中信建投證券多個行業首席分析師與經濟觀察報等媒體進行了一整個下午的交流,涉及宏觀經濟、房地產發展方向、全球資產配置、A股走勢、AI和機器人的最新展望。經濟觀察報梳理了部分重要的觀點。
第一,2026年預計GDP增長將繼續保持在5%左右
黃文濤表示,2026年作為“十五五”的開官之年,在“政策支持+內需企穩+產業升級”的支持下,GDP預期增長將在5%左右。
黃文濤提到,未來兩三年,美國處在降息周期中,我國的財政、貨幣“雙寬松”具備外部環境配合。2026年中國的貨幣政策將處于寬松的周期,預計2026年存款準備金率有望下降50個BP,利率方面有望繼續降息。貨幣政策的寬松,對宏觀經濟、資本市場的穩定都構成利好,將對穩增長、穩就業、穩預期發揮至關重要的托底和促進作用。
第二,在“四牛”邏輯驅動下,今年至2026年“慢牛”行情將持續。
“雖然目前四季度有些技術層面原因,造成了目前市場波動,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是不改變2026年的‘慢牛’趨勢。”黃文濤認為,當前A股和港股正邁向“新四牛”上升走廊。在四方面力量的共同推動下,“新四牛”行情將沿著上升通道逐步展開,中國股市的中樞將逐漸上移。
中長期主線方面,黃文濤表示,市場有望圍繞科技自立自強、產業升級、資源安全等邏輯展開,AI、半導體、計算機、初級品、小金屬、新能源、高端制造、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等領域存在機遇。
在債市方面,黃文濤表示,貨幣政策寬松周期開啟,長期增長中樞下移和資產荒邏輯仍在,收益率短期震蕩,收益率下行仍是長期趨勢。
第三,美債、黃金等全球資產可以關注科技產業革命走向
大宗商品方面,黃文濤認為,黃金及白銀脫離利率和通脹等傳統框架,受益于地緣政治的深化、美債規模的增加、美元的武器化,原油等商品受制于弱需求的現實、美國鼓勵傳統能源增加供給,銅等商品受益于電力建設需求、但仍受總需求不確定影響。
中信建投證券宏觀首席周君芝認為,2026年的宏觀主線應該關注科技產業革命走向。其中一個比較好的觀測指標是美國科技資本開支。如果這一指標還在增長,說明全球科技周期還處在擴張期:
一種情形,科技周期處于擴張期,再疊加美國貨幣和財政寬松加持,全球資產配置將出現的變化是:銅等復蘇性質的資產表現非常亮眼;避險類資產,例如美債、黃金,會階段性承壓,當然中國股市表現也會更突出。
另一種情形,如果科技周期有所松動,屆時全球會見證一次美元指數大幅下行。而為了穩定科技周期松動引發的美股震蕩,美聯儲或許大幅寬松,這種情境下美債以及黃金或許是相對占優的資產。
周君芝解釋稱,未來科技對中美兩國都會非常重要。對中國而言,這關于未來長期的增長潛力,對于這一點,“十五五”規劃建議中表達非常明確。對美國而言,科技影響體現得更直接一些,科技資本不僅直接提高美國當下的投資,還將通過居民資產負債表這一線索,帶動股市強勁,進而影響居民消費。也正是從這一角度,周君芝博士預判2026年中美兩國都會加大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全球出現第一種情形(共振復蘇)的概率會更高。
第四,房地產會成為消費品
周君芝指出,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跟中國百分百相似,但我們如果聚焦于人口和地產,日本是很好的參考對象。如果聚焦于科技,中美現在是唯二在科技領域有潛在主導權的國家。如果聚焦于中高端制造業,歐洲和現在的日本是可以提供比較好的參照系。
在房地產方面,周君芝博士表示,日本作為一個老齡化國家,最近這幾年,日本的房價指數反而上漲速度比較快,同期人口流出地區、質量不被接受的房地產,流動性會大幅減弱,這也表達了居民對好房子的追求,也是一種房地產從金融產品轉變為消費品的正常表現。從這種角度看,未來國內的房地產也會逐漸減弱金融性,轉變為普通消費品。
第五,AI產業革命持續,應用值得期待
中信建投證券TMT科技及通信行業首席分析師閻貴成認為,目前世界正處于AI產業革命中,類比工業革命,影響深遠,不能簡單對比近幾年的云計算、新能源等,需要以更長期的視角、更高的視野去觀察。因此,其對AI帶動的算力需求以及應用非常樂觀。
第六,人形機器人估值空間大,產業將出現大浪淘沙
“前段時間我們做了一個復盤,今年機械里面漲幅前100的公司大概有40%就是人形機器人貢獻,它確實熱度非常高。”中信建投證券機械首席分析師許光坦表示,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到今天,如果用智能化水平“L0”到“L5”之間來比較的話,目前尚處在“L2”階段。
展望未來,許光坦認為,進入AI的時代,AI要找一個物理載體的話,如果機器人能成為像汽車、消費電子一樣大的市場,肯定會誕生出萬億級別的公司。目前A股機器人市值(剔除主業)只有約3000億元,估值空間還非常大,但之后也可能不是以這些公司來算了,行業的競爭格局會不斷變化。
許光坦指出,近期機器人板塊回調,回調其實也是好事,大家會更理性對待這個行業。后期特斯拉和一些國產公司會有新產品發布,這將是一個去偽存真、大浪淘沙的過程,就會有更多有真實能力的公司展現出來。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