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糖”藥箱中的“醫”靠保障
(作者:楊斯涵?指導老師:陳廣寧)
為了維持每日血糖的穩定,孫景賢每到飯點時都要去藥箱里拿“拜糖平”,這是與每餐第一口飯一起吃下的藥物,同時還需在飯后服用“二甲雙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已經變成了她的習慣。
?初識疾病,藥箱負重壓心懷
30多年前,42歲的孫景賢發現自己的體重在短時間內出現大幅度減輕的現象,同時出現了“三多一少”的癥狀,經過一系列的檢查被確診為糖尿病。從那時開始,孫景賢的生活中就增加了一個藥箱,沉甸甸的藥箱里除了日常服用的藥物,更多的是孫景賢的憂愁。
20世紀90年代初孫景賢剛得病時,她每月不得不購買進口藥物,并進行必要的醫療檢查,在醫保還沒有對慢性病提供特別保障時,這對于普通的老百姓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銷。當年,孫景賢每月的工資一千元不到,剛患病時,她需要服用八十元左右一盒的“迪化唐錠”來維持血糖,每月購買藥物就已經占據個人工資的四分之一。與此同時,為了得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她還需要定期到醫院做“尿葡萄糖定性試驗”和“靜脈血漿葡萄糖檢測”,每年定期還要去住院調理,以及中醫輔助等治療項目,以上這些花費了她許多的精力和財力。
隨著90年代末期國企深化改革,國家改變了“多重二元分割”狀態的醫療保障制度,正式建立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施行社會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職工醫保保障模式。1998年12月14日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用人單位繳費率應控制在職工工資總額的6%左右,職工繳費率一般為本人工資收入的2%。隨著經濟發展,用人單位和職工繳費率可作相應調整。城鎮職工醫保實施后,孫景賢的醫療費用雖然是由用人單位和她共同承擔,但是由于當時藥品報銷力度相對較小,因此單位承擔部分較少,導致她的日常監控、定期調理等醫治花銷基本上是由個人承擔。
對于像孫景賢這類對用藥數量和品質有著極大需求的慢性病群體來說,買藥、治病依舊是生活中沉重的壓力。與此同時,除了經濟上的支出以外,糖尿病對于她身體素質和情緒狀態也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制度完善,減負增效暖心房
糖尿病和時刻控制血糖伴隨著孫景賢從中年步入到老年。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孫景賢的身體機能也大不如年輕時的狀態。藥箱里的藥物從最開始的“迪化唐錠和調理中藥”變成了“二甲雙胍、維生素B12、拜糖平”;胰島素計量也從每日的5個單位上漲到了10個單位。日常用藥越來越多,孫景賢的藥箱也越來越重。2018年,國家醫療保障局成立后,推動了“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徹底改變了藥品的定價和采購模式。《前十批國家藥品集采的“老問題”和第十一批的“新變化”》中提到,截至目前,前十批集采已實現三重目標:患者藥費負擔顯著減輕,重點慢性病藥費下降55%,自付比例從30%降至10%。 從2018年開始至今,幾乎每一批國家采集的藥物都包含了重要的糖尿病治療藥物。在第三批集采過程中,上海信誼天平藥物的“國產二甲雙胍片劑”,每片價格降至僅幾分錢,一瓶(0.25g*100片)的價格不到5元錢。與此同時,為有效減輕患者用藥負擔,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益,首批集采中,進口原研藥占據重要位置,老百姓用起了“貴族進口藥”,進口藥價格更加“親民化”。
孫景賢在剛生病的前20年服用“迪化唐錠”,因為“迪化唐錠”對胃腸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近十年里,孫景賢根據醫囑服用“格華止”。孫景賢提到的“迪化唐錠”和“格華止”都是含有效成分為“二甲雙胍”的糖尿病治療藥物。在這30多年里,“迪化唐錠”這類進口藥從八九十元每盒,如今變成30元甚至更低的價格。

(孫景賢的藥箱??楊斯涵攝)
自2017年開始,國家就陸續開展了“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談判”。據中國新聞網《中國連續3年進行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 183個藥品被調出目錄》報道,在2018、2019、2020年分別談判納入17個、70個和96個藥品,價格降幅分別為56.7%、60.7%、50.64%,降幅均達到一半以上。經過多輪調整后,醫保目錄結構更加合理、用藥層次更加豐富。
哈爾濱政府在2022年6月發布了對慢性病、特殊疾病的新政策,政策中將糖尿病胰島素治療患者在定點醫療機構門診或憑醫囑在定點零售藥店購買胰島素發生的醫療費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范圍,統籌金實行年度限額管理,統籌金年度最多支付不超過2400元。孫景賢說:“糖尿病胰島素治療是在2022年納入門診報銷范圍的,胰島素每年補助2400元,我打“來得石”最早200多元一支,現在99元一支,國家一年給2400元,基本上夠用”。
由于長期處于高血糖的狀態,糖尿病患者會導致多種并發癥。并發癥對患者的影響是全方位且深遠的,無論是身體健康、生活質量,還是經濟和精神方面,都會帶來不小的挑戰。針對并發癥,不同地區醫保局都出臺了相對應的政策。以黑龍江為例,省醫保局印發了《黑龍江省基本醫療保險門診慢性病認定標準(試行)》實行季度限額管理,根據并發癥的數量,年度支付限額有所不同。孫景賢欣慰的說,“像我老伴楊國華,和我一樣有糖尿病同時也有高血壓合并三級腎病,他每季度都有600元的特病醫療補助,在買藥、住院治療上面的大花銷,國家都能給予很大的幫助”。

(楊國華的藥箱??楊斯涵攝)
在我國人口老齡化持續深化的背景下,像孫景賢、楊國華這樣需要長期服藥的慢性病老年群體正在不斷擴大。隨著國家醫保制度的不斷完善、分級診療的深入推進以及藥品集采政策的常態化實施,老年人看病用藥的經濟負擔正在切實減輕。與此同時,全民健康素養不斷提升,健康管理意識逐漸增強,家庭藥箱已不再是沉重的負擔象征,而是成為科學防控疾病、維持身體狀況穩定的日常健康支持工具。
?藥箱減重,健康之路守心間
根據《中國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報告》發布,中國有超過1.18億糖尿病患者,占全球22%的比例,是全球糖尿病負擔最重的國家之一。“現在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了,上次我去檢查看到了很多年輕人,現在年輕人不健康飲食、不規律休息,年齡不大,體重超標,血糖攀升”,孫景賢擔憂的說。糖尿病所涉及的人群已從老年人擴散到全年齡,慢性病的影響已經逐漸擴大。
2025年4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出臺《關于印發“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旨在應對居民超重肥胖問題。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壓等此類慢性病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國家加強科學普及和宣傳倡導,提高全民體重管理意識,加強干預,予以改善慢性病、癌癥等病情的年輕化與大眾化。孫景賢回憶說:“當年由于生活工作壓力大,作息不規律,飲食不按點,導致內分泌失調,同時又有家族糖尿病史遺傳的因素,導致她在中年患病。剛生病時,170厘米的她,體重從140多斤暴減到110多斤,醫生特意囑咐她,血糖調整過來后,要將體重維持她身高的標準體重。因此,孫奶奶這30多年里,對體重控制、每日飲食以及身體素質都更加注重。她每天定量用餐,每天堅持運動保證8000步以上。由此血糖控制也較好,餐后2小時血糖控制在7.8以下。
“體重管理年”絕非簡單的“號召減肥”,而是一場關乎國家醫保體系可持續性和社會經濟活力的戰略性投資。它試圖將醫保支出從被動、高昂的“治療”模式,轉向主動、更具成本效益的“預防”模式,最終目標是實現個人健康、醫保可持續和國家發展的多贏局面。這為我國醫療保障體系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至關重要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動力。而前端有效的健康管理,將有助于減緩老齡化進程中醫保基金壓力的增速,從而能更持續、更從容地守護像孫景賢這些需要長期用藥的群體,也減輕了國民的醫保壓力。醫改正在向著更科學、更有效、更普惠的路徑發展,同時也大力促進國家醫療保障向著更優、更省、更好的方向前行。
隨著國家醫療保障體制改革的不斷優化,那只小小的藥箱,承載的已不再是沉重的經濟壓力和心理負擔,而是國家醫改的溫度和民生保障的厚度;藥箱在慢性病患者心中逐漸“減負”,但慢性病患者的“晚年生活品質和尊嚴”卻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三十五載抗“糖”史,讓藥物從最初維持健康的希望火苗,漸漸成為日常守護的溫暖“醫”靠。
?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