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重管理輔治療,銀發慢性病患者的主動健康新選擇
(作者:張琪 指導老師:杜紫薇)
?9月11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新聞發布會上,現任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提到體重管理問題。他指出,從更長周期來看,做好體重管理對于保持健康狀態、減少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腫瘤等的發生都非常有幫助,這樣的行動應該長期堅持開展下去。
?肥胖引路,“三高”上門
十年前,78歲的王志軍被確診為高血壓,自此開啟了他持續數年的健康探索之路。“先是高血糖,接著是高血壓、高血脂,人也胖了。一開始不重視,沒控制好,后來中風躺在床上動不了,什么都想通了。”一旁的老伴聽見這段往事,低下頭,拿毛巾抹了把臉。王志軍搖搖頭說:“千好萬好,不如健康好?!?/p>
王志軍的老伴唐淑芬同樣是“三高”患者。她勤儉一輩子,因為怕浪費,家里的剩菜剩飯大都被她吃進了肚子,體重也因此居高不下,體檢結果也總不盡如人意。
家里兩位老人的健康成了一家人的牽掛?!俺鲩T在外總惦記著他們,就怕出什么事。”身為子女,遠在外地工作的王桃,每天都會與二老通話,細心記錄老人血糖、血壓的變化,數十年如一日地關心著家人健康。早些年,她也給老人們買過不少相關的保健品。
心寬體“胖”的錯誤觀念、舍不得浪費糧食的過量飲食、報復性攝入不健康食品……這些惡習危害著老年群體的健康,成為老年群體發胖的“元兇”。王志軍一家的煩惱,折射出的是一個全國性的健康挑戰。
當前,中國居民超重肥胖問題日益嚴峻。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體重管理指導原則(2024年版)》,有研究預測,若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國成人超重肥胖率將高達70.5%。
在這場全民性的健康危機中,銀發群體的體重問題尤為令人擔憂。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發布的《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公報》顯示,2020年我國老年人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已分別達到41.7%和16.7%,與2014年相比,老年人肥胖率增長了2.8個百分點。此外,該群體中普遍存在的“少肌型肥胖”也不容忽視,這意味著許多體重正常的老年人,實際正面臨肌肉流失與體脂超標的雙重健康風險。

2000年-2020年我國老年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連年上升
圖為張琪制作 數據源自國民體質監測中心
不斷攀升的肥胖率,已然成為孕育“三高”等慢性病的溫床。隨著肥胖率的增加,近年來患高血壓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持續增多。對于老年慢性病患者來說,體重管理不再是紙面醫囑,更是一項關乎生活質量的主動選擇。
?社區輔助,共退肥胖
2024年對于王志軍和唐淑芬的體重管理來說是特別的一年。此前,王志軍通過北京衛視的《養生堂》節目了解到體重管理對健康的重要性。從那以后,他與老伴相互監督,依靠從書籍、電視中積累的健康知識,一步步摸索出夫妻二人的體重管理模式。
“他管著我,不讓多吃。”唐淑芬笑呵呵地擺手說,“(每頓飯菜)做少點,吃多少做多少。每天出門運動,打太極?!蓖踔拒娮约簞t堅持每天早上出門散步與“飯后百步走”,多的時候,一天能走上一萬步。
出門運動多了,唐淑芬加入了附近的廣場舞舞蹈隊,運動成了她的日常。

唐淑芬所在的廣場舞隊正在練舞???圖源張琪攝
堅持運動讓她的體重慢慢有所減輕。令她驚喜的是,常年困擾她的血壓指標也穩定了不少。這樣的變化不僅出現在唐淑芬身上,王志軍的血糖指標同樣有所改善。兩位老人病情穩定樂觀,遠在千里之外的王桃也放心了不少。
2024年暑期,王桃帶他們前往了新開設的體重管理門診。長期以自我探索為主的體重管理,如今有了專業醫師的指導。
說起問診當日,兩位老人表現得十分高興?!搬t生夸我們做得好?!碧剖绶艺f。身邊的王志軍擺擺手說:“還是有不足,主要還是得聽醫生指導?!?/p>

唐淑芬在衛生所與醫生交談??圖源張琪攝
社區同樣深度參與了兩位老人的體重管理。當地衛生所定期為“三高”老人測量血壓、血糖,提供長處方服務。王志軍和唐淑芬所在的社區就已經實現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為了方便溝通聯系,醫生將片區老人拉進了一個微信群,行動不便的老人可以通過線上溝通問診,及時聯系醫生。
年近80歲的王志軍行動不便,唐淑芬在社區醫生的幫助下,定期在家自主為王志軍測量相關指標,通過微信線上溝通他的身體狀況。
“沒什么大事通過微信都解決了,省得老人家再跑一趟。”當地衛生所的丁醫生一邊展示著微信上一排排備注清晰的聯系人,一邊說。就在剛才,她通過電話溝通,為年過80歲的老年患者完成了一次線上的健康咨詢。
如今,王志軍和唐淑芬的病情十分穩定。8月份,醫生將王志軍每日降壓藥從2片減少到了1片。兩位老人一致認為,在病情管理方面,除去每日堅持按時服藥外,體重管理功不可沒。
?“千好萬好,健康最好”
像王志軍和唐淑芬這樣,由體重改善影響病情穩定甚至好轉的慢性病患者不在少數。
早在2014年,上海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減重與代謝病外科主任朱江帆醫生的一項小規模的臨床發現:在8例完成減重手術的高血壓患者中,7例術后血壓全部恢復正常,1例血壓明顯下降,降壓藥用量減少。通過減重手術成功實現慢性病的改善并非只在高血壓患者實踐中有效,早年已出現過高血糖患者在減重手術后血糖恢復正常的臨床案例。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雷海潮面對北京青年報記者的提問時表示,體重和多種慢性病都是有關聯的,如果體重能夠管理好,可以避免一些慢性非傳染性病的發生和發展。
當前,體重管理門診開設逐漸普及全國各地,不少深受肥胖問題與慢性病困擾的老人們紛紛開始體重管理。社區醫療服務的便利化也推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融合,通過科技賦能,提高醫療資源利用率,落實基層醫療服務便民惠民措施。

雷主任回答北京青年報提問
圖源央視網
與此同時,隨著持續的反詐宣傳,很多老人已對保健品心生抵觸,不少人開始認為保健品都是“騙人東西”。他們更愿意相信自己學習到的健康知識,正所謂“久病成醫”,通過合理運動、膳食規劃等體重管理措施,保持慢性病病情穩定甚至改善。
“每天多走兩步,多運動運動,身體好了,病也少了,比什么都強。”唐淑芬說。
(應受訪者要求,報道出現人名均為化名)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