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醫療設備采購和院內診療需求逐步恢復,疊加各企業渠道庫存清理逐步推進,醫療器械板塊營收端開始復蘇。
根據國金證券研報,醫療器械板塊在今年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2.05%,增速實現由負轉正。該研報預計行業恢復趨勢有望持續,第四季度行業收入端增速有望進一步提升。
多家醫療器械上市公司也迎來營收拐點。國內“醫械一哥”邁瑞醫療(300760.SZ)此前營收曾連續三個季度下滑——自2024年第四季度持續至2025年第二季度。
根據邁瑞醫療2025年三季度報告,第三季度其營收為90.91億元,同比增長1.53%。“如期迎來拐點。”邁瑞醫療在業績報告中表示。邁瑞醫療初步測算,2025年第四季度營收同比增長相較2025年第三季度有所提速。
聯影醫療營收增速也在回升,今年上半年聯影營收同比增速為12.79%,第三季度其營收為28.43億元,同比增長75.41%;做呼吸機、電子血壓計等產品的魚躍醫療,第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9.63%,略高于上半年營收增速。
而今年上半年營收下滑的心脈醫療(688016.SH)、樂普醫療(300003.SZ)、澳華內鏡(688212.SH)、開立醫療(300633.SZ),在第三季度營收均實現同比增長,其中做血管介入的心脈醫療營收同比增速達64.68%,開立醫療營收實現28.42%的同比增長。
不過,多位醫療器械公司相關人士在與時代周報記者交流時表示,當前醫療器械行業或并未迎來真正拐點,而是相對2024年及今年上半年,行業營收端表現有所回升。
11月7日,時代周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樂普醫療董秘辦,相關人士表示,國內醫療器械行業本身內部競爭激烈,且競爭程度不斷加劇;另一方面,集采等對企業創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國內醫療器械行業當前仍承受較大壓力。”
醫療設備回暖,IVD寒意仍存
醫療器械行業整體營收雖有所增長,但各細分板塊差距較大。
醫療設備行業逐步回暖,該板塊因2023年年中開始的醫療行業整頓,導致醫療設備采購需求量階段性下降,影響一直持續到2024年底。2025年上半年國內招標需求已呈現恢復趨勢,到今年第三季度,國內醫療設備行業下行調整期已基本結束。
有醫療器械企業相關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2024年醫療設備招標采購放緩持續一年,對各企業營收影響較大,企業需要逐漸適應這種狀態。今年從政策端來看,醫療行業整頓對醫療設備企業的影響已經接近尾聲,“目前部分企業通過不斷調整和適應,已經從影響中逐步走出來。”
國金證券研報顯示,醫療設備板塊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10.65%,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0.63%,毛利率目前也基本企穩。今年前三季度,國內醫療設備招標同比增速逐步恢復,其中3月增速達到110%。“上半年由于渠道庫存去化及收入確認周期影響尚未體現在報表端。”研報預計,第四季度招標恢復趨勢將更加顯著。
而醫療耗材、體外診斷(IVD)兩個領域需求端仍面臨壓力。上述研報顯示,醫療耗材和IVD兩大板塊收入在今年第三季度收入均同比下滑。
據眾成數科統計,醫療設備上市醫械企業中,近66%營收實現增長,市場復蘇明顯。而低值耗材和IVD領域上市醫療器械企業中,實現營收增長的分別有4成和3成,這意味著大部分IVD和以低值耗材為主的企業目前尚未跟上行業整體復蘇節奏。
背后原因或在于,醫療耗材領域在DRG(按病組付費)政策全面推廣背景下,部分手術需求短期略有承壓;體外診斷版塊同樣受DRG推行影響,同時各地逐步推出醫院檢驗互認等舉措減少不必要的檢測需求。
以邁瑞醫療為例,今年第三季度,其生命信息與支持產線收入同比增長2.60%,醫學影像產線同比基本持平,而體外診斷產線收入同比下降2.81%。
“受當下激烈的競爭環境和持續深化的醫保改革等多重因素影響,體外診斷試劑的檢測量和價格持續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使得國內體外診斷產線面臨階段性挑戰。”邁瑞醫療在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
樂普醫療相關人士表示,公司面對集采常態化也感受到一定壓力。一方面公司保持創新的方向不變,積極研發投入一些新的、可替代國產化的醫療器械;另一方面,樂普醫療也在逐漸轉型,布局一些非集采類產品。
利潤還未“回血”
雖然國內醫療設備行業有所回暖,但第三季度醫療器械行業營收端迎來拐點,或更多來自海外市場的貢獻。醫療設備、體外診斷、高值耗材等板塊的頭部企業,海外業務增速均高于國內,且國際業務占比持續提升。
邁瑞醫療第三季度國際業務同比增長11.93%,高于公司整體營收增速。分業務來看,其生命信息與支持產線和體外診斷產線的國際市場,在第三季度營收均實現雙位數增長。聯影醫療前三季度國內市場收入同比增長23.70%,而海外收入同比增長41.97%。“海外業務已成為公司整體增長的重要戰略引擎。”聯影醫療在10月的業績說明會上表示。
心脈醫療同樣在2025年第三季度業績電話會上透露,前三季度公司海外收入增速同比超過65%,超過整體營收不到12%的同比增速。11月7日,時代周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心脈醫療,相關人士表示,國內受集采、DRG等政策影響較多,公司在國際市場增速相對更高。
“國內整個醫療器械行業競爭一直存在,而且會不斷加劇。”上述樂普醫療董秘辦相關人士表示,樂普醫療海外業務主要集中在歐洲,今年公司會在海外達成一些BD交易,將國內的研發管線授權出去,這是樂普醫療國際市場營收和利潤的增長點。同時,樂普醫療也會在創新可降解材料方面發力,以增加國際市場的收入。
不過,從利潤端來看,醫療器械行業盈利能力仍未恢復。
根據國金證券研報,今年第三季度醫療器械板塊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5.07%。在高值耗材及體外診斷部分產品帶量采購及DRG控費等因素影響下,產品價格出現下降趨勢,第三季度醫療器械板塊毛利率(整體法)有所下降。
多家醫療器械企業也在前三季度凈利潤出現負增長。前三季度,邁瑞醫療、心脈醫療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28.83%、22.46%;魚躍醫療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4.28%,其中第三季度同比下滑35.99%。
部分體量相對小的醫療器械企業則面臨更大挑戰,萬東醫療雖營收維持增長,但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720.98萬元,同比下滑123.51%。澳華內鏡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609.25萬元,同比驟降250.37%。時代周報以投資者身份致電澳華內鏡,相關人士表示,公司利潤下降一方面是由于研發費用、銷售費用等投入較大;另一方面是公司產品結構在變化,導致公司毛利率有所下降。
有醫療器械相關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面臨集采常態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等挑戰,體量較小的醫療器械企業可能有較大壓力,而具備競爭優勢的頭部公司通過以價換量能夠穩住基本盤。“大家面臨的行業環境是一樣的,能否適應并消化困境考驗各家企業的戰略布局能力。”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