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11-11 20:10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蔡越坤
作為陪伴合盛硅業(603260.SH)走過十余年的重要股東,富達實業正計劃對其所持股份進行“清倉式”減持。
2025年11月11日,合盛硅業發布股東減持股份計劃公告,富達實業擬在未來三個月內減持不超過2707.0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29%,減持價格將按減持時的市場價格及交易方式確定。公告顯示,富達實業本次擬減持的股份來源于合盛硅業IPO(首次公開發行)前取得的股份,減持原因為自身資金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截至公告日,富達實業持有合盛硅業2.29%的股份,這意味著此次減持將涉及其所持全部合盛硅業股份。
具體來看,富達實業計劃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不超過1182.21萬股(占總股本1%),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1524.85萬股(占總股本1.29%)。若以合盛硅業11月10日收盤價58.51元/股估算,此次減持預計可套現約15.84億元。
11月11日,合盛硅業開盤跌幅超3%,截至收盤,跌幅為0.60%,收于58.16元/股,總市值為688億元。
對于富達實業的減持動作,11月11日,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合盛硅業,工作人員回復表示,目前,富達實業持有合盛硅業2.29%的股份。公告所示減持數量上限累計為2.29%,若按計劃上限完成減持,富達實業將不再持有公司股份。不過,具體減持數量尚存在不確定性,最終將由富達實業根據自身資金需求自主決定。
大股東“清倉式”減持
富達實業并非首次減持合盛硅業股份。自2018年以來的七年時間里,富達實業在分批退出合盛硅業。
據悉,富達實業是自然人黃文達控股的香港投資公司。追溯歷史,2011年,富達實業受讓合盛硅業32.89%的股份,成為其股東。至2017年10月合盛硅業登陸A股市場時,富達實業作為IPO前創始股東及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24.62%,對應股份數量為1.65億股。根據規定,其所持股份需鎖定12個月。
合盛硅業限售股解禁后不久,富達實業便迅速啟動了減持計劃。2018年11月26日至2019年5月8日,富達實業通過“集中競價+協議轉讓”雙軌并進,短短半年內拋售合盛硅業超8000萬股,套現約33億元,持股比例從24.62%驟降至12.31%,近乎“腰斬”。2019年至2024年,富達實業又連續發起多輪減持。
經濟觀察報記者依據Wind數據統計,在長達約七年的時間內,富達實業共實施七輪減持,累計減持合盛硅業股份達1.71億股,總套現金額約134.02億元。
在持續減持過程中,富達實業曾出現違規行為。2019年11月5日,合盛硅業發布《關于股東違規減持公司股份及致歉的公告》稱,股東富達實業在2019年10月31日及11月1日期間,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系統累計減持公司股份431,800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05%。該減持行為未按照相關規定提前15個交易日披露減持計劃,構成違規。
合盛硅業公告顯示,本次違規減持的主要原因在于,富達實業近期更換了負責相關事務的工作人員,新任人員對《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減持股份實施細則》等規定未能及時充分掌握與理解,從而導致違規行為的發生。富達實業對此表示誠懇致歉,并將加強內部管理,防止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前三季度陷虧損
合盛硅業的主營業務涵蓋工業硅及有機硅等硅基新材料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受光伏行業整體承壓影響,硅基新材料龍頭合盛硅業正面臨顯著的業績壓力。
2025年上半年,合盛硅業出現自公開披露業績數據以來的首次虧損,引發市場廣泛關注。Wind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合盛硅業實現營業收入97.75億元,同比下降26.34%;歸母凈利潤為-3.97億元,同比下降140.60%。該公司解釋稱,虧損主要源于工業硅、多晶硅市場供需階段性失衡,以及相關產品期現價格持續下行帶來的壓力。
進入第三季度,合盛硅業營業收入為54.3億元,同比下降23.51%;凈利潤為7566.75萬元,雖實現單季扭虧,但仍同比大幅下降84.12%。整體來看,該公司前三季度累計營收為152.06億元,同比下降25.35%;凈利潤累計虧損3.21億元,同比下降122.10%。
2025年9月8日,合盛硅業召開業績說明會,董事長羅立國與總經理羅燁棟共同出席,直面投資者的多項尖銳提問。
有投資者就虧損控制與行業走勢向合盛硅業發出提問:“公司二季度的虧損是否可控?當前產業鏈出現回暖信號,主要由哪些因素驅動?合盛是否考慮提價?在光伏行業普遍減產的背景下,公司是否將收縮在手硅料產能?”
合盛硅業回應稱,上半年出現階段性虧損,主要受工業硅銷售價格下降、光伏板塊停工損失及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等因素綜合影響。近期在國家“反內卷”政策與行業自律推動下,晶硅光伏產業正逐步回歸健康發展,對上游工業硅行業形成積極帶動;原材料價格企穩也為成本端提供一定支撐。合盛硅業表示,該公司將支持多晶硅行業盡快走出“內卷式”競爭,并將積極響應光伏行業協會的相關倡議,后續若有具體安排將依法依規披露。
有投資者關注合盛硅業的現金流狀況,指出2025年半年報中“收到、支付其他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項目顯示,該公司收到合盛集團借款40.36億元,同期歸還36.45億元;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僅為1.47億元,同比下降81.93%。該投資者質疑:“大額集團資金頻繁往來,且現金余額低于2億元,是否意味著公司出現流動性緊張?”
對此,合盛硅業回應稱,公司與集團之間的資金調度遵循市場化原則,旨在優化整體資金配置效率。在當前行業整體弱勢的背景下,相關資金往來是為了合規支持上市公司發展,共同應對周期挑戰。該公司還表示,正通過多元化融資工具主動管理債務結構,聚焦核心主業與新興應用領域,未來將持續強化資金統籌,保持財務結構健康。
在上證e互動平臺,也有投資者提出憂慮:是否認同光伏產業已嚴重過剩,企業普遍處于高負債盲目擴張狀態?行業會否出現類似房地產企業普遍爆雷的情況?
合盛硅業表示,當前晶硅光伏產業正處于“深刻調整、結構重塑”的關鍵階段,國家層面正多措并舉引導行業走向良性發展,市場已呈現逐步改善跡象。公司強調堅持以一體化產業鏈為核心戰略,支持行業盡快走出無序競爭的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從行業角度來看,華安證券表示,在工業硅方面,2025年第三季度,光伏行業“反內卷”政策著力解決低價無序競爭問題,硅料企業積極響應,將產品價格提升至成本線以上,同時多晶硅企業協同限制出貨,疊加市場“買漲不買跌”心態影響,下游囤貨采購需求增加,推動多晶硅產品價格進一步上漲,從而帶動金屬硅市場情緒明顯提振,市場供需逐步改善,硅價開啟反彈;在有機硅方面,2025年三季度有機硅單體市場偏弱訂單不足,因此價格持續下跌,行業開工率處于下滑態勢。隨著四季度傳統旺季來臨以及行業有檢修預期,價格有望實現階段性修復。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