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飾品價格超過1300元/克,你還會買金鐲子嗎?11月11日,多家金店實物黃金價格已突破1300元/克。面對動輒數萬元一只的手鐲,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觀望甚至放棄曾經象征財富與祝福的黃金首飾。
這一微觀層面的猶豫,正在匯聚成宏觀趨勢的拐點。中國黃金協會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國黃金首飾消費量同比驟降32.50%,拖累整體黃金消費下滑7.95%。與此同時,金條、金幣及黃金ETF等投資類需求卻逆勢增長,全球央行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持續增持。市場力量的此消彼長清晰表明:黃金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身份重構。
黃金重歸金融本位。買金邏輯正在重塑,消費式微,投資與儲備并立。
中國黃金協會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國黃金消費量為682.73噸,同比下降7.95%。其中,黃金首飾消費同比驟降32.50%。曾經作為婚慶、節慶剛需的金鐲、金鏈等傳統飾品,正被高企的金價與理性消費趨勢雙重擠壓,逐漸退出普通家庭的日常配置清單。
驅動這一轉變的核心變量,是全球宏觀環境的深刻重構。美聯儲貨幣政策反復搖擺、美元信用波動加劇、地緣沖突長期化,以及多國推進去美元化進程,共同催生了對無主權風險資產的剛性需求。黃金作為終極支付手段和價值儲存工具,在國家資產負債表中的戰略權重顯著提升。
匯管信息研究院副院長趙慶明認為,中國人民銀行10月增持了3萬盎司黃金,約合1噸。這是自2024年11月以來的連續第十二個月增持。然而,與此前每月10噸乃至數十噸的購買量相比,上月的增持規模已明顯減少。這主要與當前金價處于歷史高位有關。盡管當前金價處于歷史高位,但從中長期看,全球貨幣超發、債務不可持續、去美元化浪潮等因素仍將支撐金價中樞上移。央行購金不是為了短期投機,而是戰略配置。即便在高位小幅買入,也是為未來極端情景預留“壓艙石”。他強調,未來增持節奏可能繼續維持“小步慢跑”模式,既避免推高成本,又確保戰略方向不偏。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指出,美國新政府上臺后,全球政治經濟形勢出現新變化,國際金價有可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易漲難跌。這意味著從控制成本角度出發暫停增持黃金的必要性下降,而從優化國際儲備結構角度增持黃金的需求上升。
王青進一步指出,黃金不僅是避險資產,更是主權貨幣信用的重要支撐。在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的過程中,一個以多元、穩健、高流動性資產為依托的國際儲備體系,有助于增強國際市場對人民幣的信心。尤其在跨境支付、區域清算安排及國際組織合作中,充足的黃金儲備可作為隱性擔保,提升人民幣資產的接受度與穩定性。當前中國黃金儲備占官方國際儲備比重僅為8.0%,顯著低于全球平均15%的水平。在此背景下,“持續增持黃金儲備,適度減持美債”已成為優化儲備結構、增強人民幣信用基礎、應對國際環境不確定性的關鍵舉措。
與此同時,私人部門的投資行為也在同步推進。前三季度,中國金條及金幣消費同比增長24.55%,黃金ETF持續享受增值稅豁免,吸引大量資金流入標準化投資產品。相比之下,通過金店、銀行柜臺等非交易所渠道購買的實物金飾,因13%的增值稅負擔而價格高企,進一步削弱其消費吸引力。11月1日實施的差異化增值稅政策,更是在制度層面加速了黃金市場向“投資主導”結構的轉型。
值得注意的是,工業用金需求亦穩步回升。在新能源、半導體、高端制造等領域,黃金憑借其不可替代的物理化學特性,成為關鍵技術環節的關鍵材料。盡管該部分體量尚小,但增長穩定,為黃金需求提供了新的結構性支撐。
供給端同樣出現重大突破。遼寧大東溝金礦初步探明資源量近1500噸,有望成為中國第二個世界級金礦;三山島金礦副井深度達2005米,刷新國內超深井紀錄。這些項目雖短期內難以改變全球供需格局,但為中長期資源安全奠定基礎。
市場對金價走勢的分歧正在收窄。盡管近期現貨黃金自4100美元/盎司高位小幅回調,但機構普遍維持樂觀預期。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CIO)表示,瑞銀維持未來12個月金價目標在4,200美元/盎司不變。倘若地緣政治或金融市場風險加劇,可能推動金價升至上行情景下的4,700美元/盎司。當前回調更多源于技術面超買修正,而非基本面逆轉。全球央行第三季度購金量環比大增28%,黃金ETF持倉大幅增加,金條和金幣需求連續第四季度超過300噸,顯示買盤依然強勁。
這一轉變意味著,評估黃金價值的坐標系必須更新。過去,節日促銷、婚慶旺季、克重銷量是觀察市場的窗口;如今,更應關注各國央行儲備變動、全球未平倉合約、ETF資金流,以及貨幣政策路徑。黃金不再是櫥窗里的炫耀品,而是資產負債表上的壓艙石。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