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家保險資管公司過去一年的“畫像”揭曉。
近日,中國銀行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組織編寫的《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發展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發行,詳細披露了保險資管行業的主體明細、經營業績、業務趨勢特征以及從業人員情況等。
“9000億俱樂部”成員10家
根據《報告》,截至2024年末,我國共有保險資管公司35家。其中,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于2023年變更業務范圍,按照保險資管公司管理。
從管理規模來看,除長江養老外的34家保險資管公司(下同)中,管理資產規模在9000億元以上的有10家、在4000億~9000億元區間的有6家、在1000億~4000億元區間的有16家。另外,有2家保險資管公司管理資產規模在1000億元以下。
管理業外資金7.8萬億元
《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末,34家保險資管公司管理資金規模合計33.30萬億元,同比增長10.60%。值得一提的是,行業的資金管理仍保持“保險資金為主、業外資金為輔”的多元化結構。
具體而言,保險資管公司管理系統內保險資金23.50萬億元,占比70.56%;管理第三方保險資金1.98萬億元,占比5.95%。
在業外資金方面,上述34家保險資管公司共管理銀行資金3.96萬億元,占比11.91%;管理養老金2.93萬億元,占比8.78%;另管其他資金9326億元,占比2.80%。由此計算,保險資管公司管理的業外資金共計約7.8萬億元。
近年來,保險資管公司不斷推進市場化業務發展,第三方資金(即第三方保險資金+業外資金)及其占比也愈加成為觀察保險資管公司業務發展的重要指標。上述34家保險資管公司中,有5家機構所管理的第三方資金規模占比超過了80%,所管理的第三方資金規模占比超過20%、50%的機構,則分別有25家、12家。
單位規模收入四年連降
《報告》還呈現了保險資管公司2024年經營業績和各板塊業務的主要情況。
2024年,上述34家保險資管公司實現收入合計318.30億元,同比增速為7.31%。2016~2024年,行業收入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達8.48%。
整體上,資管公司的收入取決于資產管理規模、管理費率、激勵績效等綜合因素。從單位規模收入上看,總體管理費率正越來越“薄”。截至2024年末,全行業單位規模收入為10.29BP,較2023年末下降0.5BP,已連續4年處于下降趨勢。
從各業務板塊來看,2024年,除債權投資計劃外,保險資管行業各主要業務收入均有增長。其中,專戶業務收入增速連續三年上升,組合類產品業務收入增速連續三年放緩,股權投資計劃、資產支持計劃業務的收入增速則較上年有所下降。
具體來看,專戶業務實現收入182.14億元,增速19.21%,占比57.45%;組合類產品實現收入71.16億元,增速1.36%,占比22.44%;債權投資計劃實現收入31.69億元,同比下降16.82%,占比10%;股權投資計劃實現收入3.20億元,增速9.99%,占比1.01%;資產支持計劃實現收入3.05億元,增速1.31%,占比0.96%。
從業務貢獻來看,專戶業務的規模貢獻高于收入貢獻,保險資產管理產品業務的收入貢獻高于規模貢獻。截至2024年末,上述34家保險資管公司的保險資產管理產品業務收入占比約為33%,較2023年末下降4個百分點,規模占比同樣下降4個百分點。
在主要業務的單位規模收入方面,截至2024年末,專戶業務、組合類產品、股權投資計劃的單位規模收入有所上升,債權投資計劃、資產支持計劃的單位規模收入則有所下降。其中,專戶業務單位規模收入7.42BP,同比上升0.09BP;組合類產品單位規模收入11.59BP,同比上升0.59BP;債權投資計劃單位規模收入19.33BP,同比下降1.31BP;股權投資計劃單位規模收入19.76BP,同比上升2.35BP;資產支持計劃單位規模收入13.52BP,同比下降0.77BP。
人均管理規模43.64億元
《報告》還顯示,2024年,保險資管行業的人才數量穩步增長。上述34家保險資管公司的從業人員共計7631人,較2023年末增長132人,增速為1.76%。
從人均指標來看,截至2024年末,全行業人均管理規模為43.64億元,增速較上一年有所回升,且高于近七年CAGR(7.87%);人均創收417.12萬元,增速同樣較上一年有所回升,以4%創下近四年最高值。
來源:證券時報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