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晨星(Morningstar)2025年三季度全球前20大ETF提供商排名出爐,兩家中國公募基金公司躋身全球前二十大ETF提供商。其中,華夏基金的位次變化引人矚目:截至2025年Q3,旗下ETF管理規模達1268億美元,排位從上一年的第19名,進一步提高到第18名。自從其2022年成為我國首家躋身全球20強的ETF提供商,2024年、2025年連續兩年排位一步一臺階地躍升,華夏基金正從境內“ETF一哥”走向全球ETF“頭部玩家”行列。
華夏基金排名提升的背后,是蓬勃發展的中國ETF市場在國際影響力的日益提升。根據Wind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中國境內ETF總規模約5.5萬億元,已超越日本,是亞洲最大的ETF市場。這一超越不僅鞏固了中國在亞太地區的領先地位,還讓亞洲整體ETF市場在與歐洲的競爭中占據先機。
彭博行業研究ETF團隊在近期報告中預測,未來10年中國將成為亞洲ETF市場的重要增長引擎。到2035年,亞洲ETF市場的資產管理規模有望飆升至8萬億美元,并超過歐洲當前水平。該團隊強調,ETF市場獲得的強大政策支持,以及散戶投資者采用率上升的巨大潛力,將推動資金流入規模創下新高,并吸引更多外資機構參與其中。這不僅將提升市場的流動性,還可能進一步刺激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進程。

全球ETF格局中的中國突圍
當前,全球ETF市場“馬太效應”凸顯,Top3機構(貝萊德、先鋒領航、道富銀行)占據61%市場份額,美國機構壟斷了前5席位。在此格局下,作為ETF頭部陣營中的非美機構,華夏基金自2022年躋身全球ETF 20強以來,其排名進階路徑便成為關注熱點。華夏基金排位何以持續突破?帶著好奇,記者探訪華夏基金,發現其背后是逾20年ETF布局中構建的“規?;?投研賦能+產品生態+長期主義”全能生態優勢,亦是其自身ETF業務硬核實力的印證,更預示著中國資管對指數化投資領域的話語權正逐漸抬升。
采訪發現,這一規模增長并非偶然。2004年,華夏基金發行境內首只ETF(上證50ETF,510050),由此開啟對ETF市場逾20年的持續深耕,規模長期穩居境內行業首位。
二十多年來,華夏基金致力于打造境內最為完善和領先的 ETF 產品圖譜,為個人和機構客戶提供一站式 ETF 產品配置服務,充分發揮 ETF 產品作為工具性投資產品的配置價值。經過二十余年的深耕,華夏基金在ETF領域創造了多個“最”。
一是規模最大,截至11月19日,華夏基金權益指數規模達9047億元,在行業中位居榜首。它是境內唯一一家連續8年榮獲“被動投資金?;鸸尽狈Q號的基金公司,也是唯一一家權益ETF年均規模連續20年穩居行業第一的基金公司。
二是品種最全。華夏基金全力打造資管行業的“樂高”,致力于定義資產、創設資產、管理資產,給財富管理帶來更多可實現的“創意組合”,更好地服務于財富管理。旗下ETF基金116只,全面涵蓋了核心寬基、熱點行業/主題、商品、境內外市場、策略指數等豐富類型。除 ETF 及聯接基金外,華夏基金產品矩陣還布局了 6 只場外指數產品,以及 21 只量化基金產品等,指數及量化產品線覆蓋完備,選擇豐富。
三是客戶數最多。根據基金半年報,截至6月底,持倉客戶數374萬,同樣行業第一。

其規模優勢既來自寬基產品的“壓艙石”作用,如上證50ETF(510050)、滬深300ETF(510330)、科創50ETF(588000)等產品長期位居境內ETF規模前列;也得益于特色賽道的協同發力,如人工智能AI ETF(515070)、芯片ETF(159995)、5G通信 ETF(515050)等,在行業爆發期吸引大量資金流入。
“主動權益+被動ETF”雙向賦能
市場普遍認知中,ETF是“被動復制指數的工具”,但華夏基金用主動投研能力重新定義其價值——令其不再是市場“跟隨者”,而具有行業趨勢“預判者”的特性。
這種賦能始于指數編制的源頭。華夏基金的指數產品并非簡單復制現有指數,而是由投研部門與產品部門共同決策指數標的的遴選、編制方式與發行時機等關鍵環節。在華夏內部,指數的標的遴選、編制方式、發行時間等關鍵環節,由投研部門和產品部門一同討論決策。這使得華夏ETF對前沿行業的布局又早又全,今年火熱的華夏人工智能、5G 通信、芯片等科技ETF,都發行于2019 年。
但隨著行業快速變化,指數編制也會“過時”,對行業的定義也會存在偏差。例如有的人工智能指數含“光”量過低,有的機器人指數“掃地機器人”含量過高。作為頭部公募基金,華夏積極與指數公司溝通,讓指數編制更貼合實際,例如就中證紅利指數樣本量過少的問題,華夏基金也提出過優化建議。
這種“主動權益+被動ETF”雙向賦能的協同模式,令華夏基金ETF矩陣的規模增長,在保持低費率、高流動性優勢的同時,擺脫單一工具屬性的限制,開始具備持續的價值吸引力。
樂高式生態矩陣:全資產布局的護城河
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提出以“樂高思維”進行多元資產配置,即創設更細顆粒度的資產類別,滿足投資者多元化理財需求,貫穿ETF產品布局全過程,最終形成覆蓋“全資產、全場景”的生態矩陣,成為核心護城河。
華夏基金的產品布局始終保持前瞻性,時時保有“首個吃螃蟹的人”的勇敢者心態。從2004年發行首只ETF,到2005年最早成立獨立量化投資團隊,再到一只只的全市場首只或首批產品……華夏基金每一輪產品創新布局,都緊扣市場趨勢與投資者需求。

產品矩陣多元豐富,體現“樂高式”靈活組合的特點。目前華夏ETF覆蓋核心寬基、行業主題、跨境市場、商品期貨等類別,形成“股、債、商”全覆蓋的配置體系。這種生態化布局有助于滿足不同類型投資者的需求:機構慣用寬基ETF實現底倉配置,個人偏愛借助行業ETF捕捉熱點,跨境資金則可通過CNQQ等產品布局中國核心資產。截至2025年11月19日,華夏基金已擁有116只ETF產品,是境內產品種類最齊全的ETF管理人之一,以全場景覆蓋能力構筑深厚的ETF投資生態“護城河”。
在科技與創新的加持下,華夏基金還將長期主義延伸至投資者服務層面:推出“紅色火箭”小程序、“LetfGo”樂高式組合模塊,聚焦指數投資,提供一站式資產配置服務;長期孵化系列投教內容,引導投資者建立科學的投資框架。
華夏基金在全球ETF提供商排名中的突圍和持續抬升,本質是“規?;?投研賦能+產品生態+長期主義”等優勢的集中體現,也是中國資管機構向“全球競爭力”進階的樣本。
風險提示:基金管理公司不保證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者在投資基金之前,請仔細閱讀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和《產品資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認識本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和產品特性,認真考本基金存在的各項風險因素,并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情況及銷售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并謹慎做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本資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我公司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