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L+CRO的跨界并購又有新故事。
2024年11月13日,國內第三方醫學檢驗艾迪康控股有限公司拋出公告:其全資附屬公司擬以2.04億美元(約合15億元人民幣)收購JSR Life Sciences所持冠科生物100%股權。
華南某中型券商分析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起典型的"ICL+ CRO"跨界并購,不僅標志著艾迪康從單一診斷服務商向全球一體化實驗室服務平臺的戰略轉型,更折射出2024年CRO賽道資本整合加速的行業新圖景。
分層對賭式收購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全球專注于腫瘤與免疫腫瘤領域的CRO企業,冠科生物的核心價值在于其藥物發現、臨床前及轉化研究能力。而艾迪康作為中國三大獨立醫學實驗室(ICL)服務商之一,憑借32個自營實驗室的網絡布局,長期深耕醫院與體檢中心檢測服務市場。此次交易前,雙方已形成穩定的行業上下游合作關系。
公告披露的交易結構凸顯"風險可控"的戰略考量,采用典型的Earn-out分層支付模式:交割時先行支付1.2億美元可調整預付款,剩余8400萬美元則與未來業績嚴格掛鉤。
具體來看,若冠科生物2025年經調整EBITDA達到1890萬美元的目標線,艾迪康將追加支付4000萬美元;若2027年經調整EBITDA突破2600萬美元,還需支付4400萬美元及按實際天數計算的5%單利。反之,若2025年業績低于1350萬美元、2027年低于2000萬美元,對應階段的追加付款將全額豁免。
"這種支付方式既實現了戰略卡位,又通過業績對賭控制了財務風險。"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對于艾迪康而言,此次收購絕非單純的財務投資,而是其從醫學檢驗服務商向新藥研發參與者轉型的關鍵一步。交易完成后,冠科生物將作為獨立實體運營,保留原有科研優勢與全球客戶資源,同時借助艾迪康的渠道與資本支持擴大業務邊界。
艾迪康的跨界并購并非孤立事件。2024年以來,CRO領域已密集出現多起標志性交易,行業整合節奏明顯加快。年初,藥明康德宣布將核心臨床CRO業務(康德弘翼、藥明津石)100%股權以28億元出售給高瓴資本旗下公司,交易同樣設置了2026-2028年業績對賭與分期支付條款。而早在2022年底,高瓴已收購專注亞太區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的澳大利亞CRO公司喬治臨床,連續出手凸顯頭部資本對該賽道的長期看好。
行業重構加速
資本巨頭紛紛加注的背后,是CRO行業持續擴容的市場空間與明確的價值邏輯。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2023年全球CRO市場規模從582億美元增至847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9.83%,預計2025年將突破935億美元;中國市場增速更為迅猛,同期規模從478億元攀升至1014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9.35%,成為全球市場的重要增長引擎。
需求端的強勁支撐來自創新藥研發成本的持續攀升。德勤測算顯示,全球創新藥中位平均研發成本從2013年的13億美元升至2022年的23億美元,其中臨床試驗成本占新藥開發總成本的60%。為控制成本、提升效率,越來越多藥企選擇將研發環節外包,為CRO行業創造了穩定的需求基礎。
更為關鍵的是,2023年生物醫藥行業投融資寒冬導致部分優質CRO資產估值承壓,甚至出現跌破凈資產的情況,為資本提供了難得的"估值洼地"窗口期。"在行業周期低點進行逆向布局,一旦投融資回暖,這些整合后的資產有望實現估值修復,帶來可觀回報。"一位私募機構醫療健康領域負責人表示。
這波并購浪潮的深層邏輯,是傳統醫療服務商向藥物研發價值鏈延伸的行業整合趨勢。事實上,國際市場早已上演類似轉型:2014年,LabCorp以61億美元收購CRO公司Covance,實現從臨床檢測到藥物研發全流程的業務覆蓋,目前市值已超220億美元;2015年,美國第二大ICL企業Quest Diagnostics與全球最大CRO公司昆泰聯合組建中心實驗室合資公司,開啟資源整合之路。
對于國內ICL企業而言,跨界并購CRO更是突破發展瓶頸的必然選擇。隨著中國ICL市場增速放緩、集采政策持續推進,單一檢測業務面臨增長天花板與盈利壓力。艾迪康的業務結構變化頗具代表性:交易前,其98.7%的收入來自中國ICL業務,僅1.2%涉及CRO領域。通過收購冠科生物,預計后者將為集團貢獻約28%的總收入,有效優化業務結構。
更重要的是,此次并購將幫助艾迪康構建"早期藥物發現→臨床前評估→臨床檢測驗證"的全周期服務閉環。冠科生物80%的收入來自歐美市場,服務全球前20大腫瘤藥企中的95%,客戶網絡覆蓋1100余家生物制藥公司,這將成為艾迪康拓展海外業務的重要跳板。
"依托冠科生物世界級的CRO服務能力,艾迪康將業務版圖拓展至全球醫療健康行業價值鏈的全環節。"艾迪康董事長、凱雷亞洲醫療健康業務主管楊凌公開表示,這一交易將推動公司實現"成為生物制藥創新與精準檢測領域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的愿景。在業內看來,隨著更多企業加入跨界整合行列,CRO行業的市場格局與競爭生態或將迎來深度重構。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