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界面新聞記者 |李科文
11月18日,翰宇藥業公告,為實現強強聯合,形成優勢互補的管理格局,公司聘請唐洋明、沈亞平為公司執行總裁。
11月18日,翰宇藥業董秘辦相關工作人員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公司施行雙執行總裁,整體組織架構仍處于調整階段。
翰宇藥業引入具備國際市場經驗的外部高管沈亞平。前述董秘辦相關工作人員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沈亞平具備海外市場經驗,能夠為公司帶來更廣闊的視野、外部資源及潛在增長機會。國際業務與商務拓展(BD)方向由沈亞平負責。
據簡歷,沈亞平曾在恒瑞醫藥任職近十年,歷任董事長助理、副總裁,分管恒瑞國際業務部,主管國際仿制藥研究所及美國eVenus、日本恒瑞、新加坡恒瑞等海外子公司,負責原料藥、仿制藥及部分創新藥產品在全球市場的開發、注冊、上市及后續管理。
翰宇藥業此次還從內部提拔高管。前述董秘辦相關工作人員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唐洋明為公司內部培養、成長的高管,熟悉細分領域的注冊申報流程。
據簡歷,唐洋明自2005年2月加入翰宇藥業以來,歷任研究員、高級研究員、研發經理、質量研究總監、研發高級總監及副總裁等職務,現擔任公司董事、執行總裁,同時兼任翰宇藥業(武漢)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甘肅成紀生物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唐洋明在多肽藥物領域具備豐富的研發和注冊經驗,熟悉國家藥監局(NMP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及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等多個主流監管機構的申報流程。
近期,翰宇藥業高管層人事調整頻繁。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11月14日,翰宇藥業董事兼執行總裁PINXIANG YU因到齡退休。董事、副總裁、董事會秘書及BD負責人楊笛亦于10月28日辭任。
界面新聞記者從行業內了解到,楊笛現加入三生蔓迪任首席財務官。翰宇藥業董事會秘書一職由原證券事務代表李娉娉接任。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5月,翰宇藥業曾將其司美格魯肽減肥適應癥對外授權。該對外授權的合作對象正是三生蔓迪。
從新任管理層的履歷來看,翰宇藥業可能意識到自身在新藥開發、注冊與上市流程中的短板。界面新聞曾報道,翰宇藥業利拉魯肽上市失敗。與如今推進三期臨床不同,翰宇藥業曾想在該項目中嘗試“鉆空子”走捷徑。
翰宇藥業當時的“小心思”在于,若按仿制藥路徑申報上市,所需臨床試驗更少,能夠節省時間和資金,同時化學合成也具備成本優勢。當然,這一“鉆空子”的申報最終以撤回告終。
可預見的是,翰宇藥業正加速推進國際化戰略,試圖借助司美格魯肽這一重磅產品帶來的市場窗口期,構建覆蓋上游多肽片段生產、中游原料藥制造及下游制劑研發的GLP-1一體化產業鏈。
前述翰宇藥業董秘辦相關工作人員向界面新聞表示,公司此前已著手規劃全球化布局。在藥品進入上市階段后,將結合具體產品情況研究申報策略。無論是在研發、CRDMO業務、商務拓展還是銷售體系方面,公司均以國際化發展為導向。
界面新聞此前報道,翰宇藥業計劃募資近10億元加碼GLP-1賽道。其中,約5.35億元將用于多肽藥物片段生產及產線擴建項目;約1.53億元用于司美格魯肽相關研發與實驗室升級,包括支持其注射劑(用于降糖適應癥)在國內開展Ⅲ期臨床試驗,以及推進口服片劑在美國開展生物等效性試驗(BE)和提交仿制藥上市申請(ANDA)。
不過,從臨床節奏上來看,翰宇藥業在GLP-1藥物布局相對滯后。
當前,國內GLP-1藥物市場競爭愈發激烈,進入“紅海”已成大勢所趨。
據界面新聞記者統計,截至2025年7月,包括最新獲批的瑪仕度肽注射液,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超重或肥胖癥的GLP-1類藥物已達21款(不同適應癥分別計算)。
未來的競爭者只會更多。
據界面新聞記者統計,以2型糖尿病適應癥為例,截至2025年7月,已有13款GLP-1候選藥物的NDA獲國家藥監局受理,另有35款正在中國進行III期臨床。
據界面新聞記者統計,在超重或肥胖癥方向,截至2025年7月,約有20款GLP-1受體激動劑處于臨床開發階段。
此外,中國還有兩款與瑪仕度肽注射液靶點相同的GLP-1/GCG雙受體激動劑在研,分別為派格生物的PB-718(處于臨床I期)和勃林格殷格翰的Survodutide(處于臨床III期)。
海外市場同樣競爭激烈,已有多家國內藥企在GLP-1領域加速出海布局,且行動更為迅速。恒瑞醫藥、先為達生物分別將旗下3項GLP-1資產以新公司(NewCo)模式打包出海;誠益生物、翰森制藥、石藥集團則將口服小分子GLP-1候選藥物分別授權予阿斯利康、默沙東和Madrigal。聯邦制藥則已將一款三靶點GLP-1產品出售給諾和諾德。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