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難遇,養老保險要漲價了”“明年養老保險要漲價,年底前趕緊購買”“養老險‘低價窗口’倒計時,這是最后的‘上車’機會”……近日,上海證券報記者調研了解到,保險營銷圈關于保險漲價的宣傳越來越多。
之所以出現上述營銷行為,與中國精算師協會最新發布的《中國人身保險業經驗生命表(2025)》(下稱“新生命表”)密切相關。由于新生命表相比舊生命表的預期壽命延長,意味著養老年金險等產品購買者領取資金的預期時間更長,保險公司可能會對相關產品漲價。
業內人士認為,新生命表對不同產品的價格影響不一,例如定期壽險等產品可能會因為死亡率下降導致保費下降,消費者切不可為了規避未來部分產品價格上漲而盲目購買保險,應該在購買保險產品時權衡保險保障需求和價格因素。
代理人迎來客戶咨詢熱潮
“最新的生命表出來后,我們沒有刻意宣傳對產品的影響,但確實有不少客戶看到保費將上漲的消息前來咨詢。”一家壽險公司上海的代理人告訴上證報記者,最近他的團隊迎來了一波客戶咨詢熱潮。
上述代理人口中的生命表正是10月底發布的《中國人身保險業經驗生命表(2025)》,新生命表編制采集了行業近10年全量保單數據,能夠客觀科學反映行業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保險人群生存和死亡概率。
生命表又稱為死亡表或壽命表,主要用于描述某人口群體死亡規律的概率分布。由于壽險與人的健康和壽命息息相關,因此生命表被廣泛用于壽險產品定價、風險管理、內含價值估算等各個方面。
據記者了解,壽險產品的開發、定價主要受預定利率、預定發生率、預定費用率三大因素影響。其中,對預定死亡率的判斷,生命表就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條件。
“新生命表出臺后,部分營銷員夸大‘漲價’現象,實則是利用信息差制造緊迫感。”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龍格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新生命表的預期壽命延長,以生存責任為主的產品,如年金險、養老險等產品費率上升概率增加。
不同產品保費有漲有跌
新生命表將自2026年1月1日起實施,目前距離正式實施還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這段時間成了保險營銷員的銷售窗口期,這背后邏輯是產品定價調整將導致現有產品停售。回顧歷史來看,每一輪產品停售、價格調漲,都會引發消費者的搶購。
不過,新生命表實施后對不同產品的價格影響不一,消費者應該理性區分新生命表的影響。
“新生命表最大的變化就是預期壽命延長、死亡率下降。”龍格說,新生命表預期壽命延長,較第一套生命表增長約10歲;整體死亡率較前套生命表平均下降20%左右(男性約22%、女性約19%),少兒段死亡率改善最快,經濟欠發達地區死亡率顯著降低。
天職國際保險咨詢主管合伙人周瑾告訴上證報記者,新生命表生效后,對不同類型保險產品的定價會產生不同的影響。譬如,人均壽命延長會使得養老年金險和健康險產品漲價;但同時相應的死亡風險會降低,以身故為風險的產品定價會降低,因此定期壽險和定額終身壽險的產品定價可能會降價;而對于分紅險而言,則不太受新生命表的影響,定價可能沒有明顯變化。
新生命表對不同產品的價格影響幅度有多大?龍格分析稱,預計定期壽險產品保費可能下降約15%至20%;養老年金險預計上漲約5%至10%,不過養老年金險價格設計涉及領取時間、身故責任、保證領取期限、領取比例等因素,不同公司、不同產品的價格差異較大,需要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根據自身需求咨詢營銷人員。
消費者須理性購買保險
對于消費者而言,在新生命表正式實施之前,應該如何做好保險購買規劃?在業內人士看來,消費者應該理性看待新生命表對保費的影響,價格不應該成為購買保險的唯一考慮因素,應該重點關注風險保障、養老保障是否與自己的需求相匹配。
在龍格看來,消費者應該優先評估自身需求,若有養老規劃或健康保障缺口,可趁窗口期對比產品進行購買;但勿因“漲價”倉促決策,需綜合考慮利率、公司服務等因素。新生命表發布前的現有保單不受影響,消費者理性配置保險很重要。
周瑾認為,從這次新生命表發布后的市場反應來看,總體上還是比較理性,消費者對于可能漲價的養老年金險等產品,會有“繳納增加同時未來返還領取也增加”的感覺,因此并未產生明顯的購買沖動。此外,當前保險公司為了應對利率下行,普遍轉型力推分紅險產品,而分紅險產品幾乎不受新生命表的影響,這也是市場整體相對平穩的主要原因。
來源:上海證券報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