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假期因素、市場流動性變化等多重因素影響,10月資產管理信托市場整體遇冷,發行與成立規模環比雙降。其中,非標信托顯著“降溫”,標品信托則在波動中保持韌性,雖在數量上有所下滑,但成立規模逆勢增長。
非標信托顯著“降溫”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0月資產管理信托發行數量與規模環比雙降,節后市場活躍度有所減弱。據不完全統計:10月共發行資產管理信托產品2208款,環比下降9.39%;已披露發行規模為1107.32億元,環比下降12.99%。其中,非標產品發行數量環比下降18.72%,發行規模環比下降19.81%,是拖累10月信托發行市場走弱的主要因素。
成立市場方面,市場的“降溫”幅度更為顯著。數據顯示:10月共成立資管信托產品1651款,環比下降27.71%;已披露成立規模為605.16億元,環比下降14.62%。
值得一提的是,10月非標信托成立市場亦顯著遇冷。數據顯示:10月非標信托成立數量環比下降37.12%,成立規模環比下降22.78%。其中,基礎產業類產品回落明顯,成立規模減少50.41億元,環比下降16.79%;非標金融類產品已披露成立規模減少48.53億元,環比下降23.5%。
標品信托在低利率環境中展現出一定韌性。數據顯示:10月標品信托發行1283款,環比微降1.23%,但發行規模環比微增1%;標品信托成立數量達960款,已披露的成立規模環比增長12.86%。
具體而言,標品信托產品的發行市場上,固收類產品呈現收縮態勢,而權益類產品擴張勢頭較為明顯。數據顯示,固收類標品發行數量環比下降1.92%,權益類標品發行數量環比增長55.56%。
多重因素導致10月市場收縮
緣何10月信托資管市場“遇冷”?用益金融信托研究員楊桃分析認為,假期因素和預登記新規的實施,均導致市場表現低迷。
首先,受假期因素影響,節前非標信托項目集中落地,信托行業提前釋放項目儲備與資金需求,疊加10月工作日縮短,導致長假后信托市場供需動能減弱,資金募集周期拉長,產品成立節奏中斷,特別是對非標信托影響尤為顯著。
其次,自9月預登記新規實施后,政信業務須從單一融資向組合投資轉變,短期內無法推出符合要求的新產品,只能依賴之前備案登記的項目,業務銜接出現一定問題,也影響到非標產品整體的發行和成立情況。
滬上某信托公司人士對上證報記者表示,近期發布的《資產管理信托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對資產管理信托組合投資提出了更為明確的要求,這也意味著非標信托單一融資模式徹底結束。“后續非標類信托將實施組合投資,我們公司新發的非標信托項目里,會加一些低波產品進行組合,以降低產品的風險。”該人士表示。
至于標品類信托,多位業內人士的看法是:在當前的低利率環境下,無風險收益率持續下行,固收類產品的收益率也隨之下降,其吸引力不斷降低;反觀A股市場,今年以來結構性行情明顯,不少權益類產品業績表現突出,權益投資性價比提升,也吸引了越來越多信托投資者進行配置,后續信托產品加速向組合投資和標品業務轉型將是大勢所趨。(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金蘋蘋)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