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11-14 13:00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銳
中國人的家正在走向全屋智能時代,家電企業的生態戰也已經悄然打響。
11月11日,劉醒決定給新家的兒童臥室購買一款美的品牌的“AI(人工智能)空調”,這臺空調最吸引她的是“能給孩子講睡前故事”。這一功能可以解放她大約半小時的“哄娃”時間。
同一時間,程斌趁“雙十一”優惠活動,下單了一款華為品牌具有視頻通話、遠程看家功能的電視機。在程斌看來,華為并不是他最初購買電視機的首選,讓他改變主意的是父母使用的智能手機、智能手環、攝像頭以及自己使用的智能音箱等都是華為品牌。他認為,這樣可以方便自己在同一個系統內操作、查看“幸福一家人”所有聯網設備的實時情況。
劉醒與程斌的選擇,正是家電競爭日趨激烈的新戰場:一方面,傳統家電企業如美的集團(000333.SZ)、格力電器(000651.SZ)、海爾智家(600690.SH)、海信家電(000921.SZ)等通過發展AI技術、拓寬產品線、出海等方式,尋找新的增長點;另一方面,華為、小米等科技企業憑借已形成的智能生態優勢,加劇了家電市場的競爭。
智能化期待
過去一周,經濟觀察報記者相繼走訪了美的智慧家、董明珠健康家、華為智能生活館、小米之家、海爾智家以及蘇寧易購等銷售門店。
據記者了解,前述主流家電品牌均已有自己獨立的智能系統,不少取名為“小某”,例如小愛(小米)、小美(美的)、小藝(華為)等。在過去的一年里,家電在AI技術的加持下進步明顯。
“簡單來說,就是以前比較笨,現在越來越聰明了。”一位美的智慧家的工作人員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目前匹配AI語音功能的產品多為該品牌的高端系列。
以廣州同地段董明珠健康家、美的智慧家的空調產品來看,立式空調具備AI功能的均在1萬元售價以上,但“美的系”旗下有小天鵝品牌可以提供大約5000元左右的同類產品,海爾智家的同類產品價格居中約8000元左右。
另外,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在美的智慧家、海爾智家以及華為生活館咨詢時,多數銷售人員在介紹“全屋智能”“AI功能”時表達得很模糊,尤其涉及到具體功能時往往“搞不清楚”,需要臨時呼叫專業講解員。
一位美的空調的銷售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雖然智能化、“AI+”已經是家電產品的明確趨勢,但線下銷售者咨詢的還是較少,尤其受限于預算有限,全屋智能的推動者大多是高端客戶。他同時表示,家電產品的智能程度對大眾消費者的吸引力還是非常明顯,尤其AI語音功能對兒童、老人都很友好,從過往經驗來看大眾消費者對新技術得接受程度還是會比較高。
當天,一位選購家電產品的消費者王女士向經濟觀察報記者,她目前居住在廣州一套90平米的房子,家電產品主要在過去兩年必要時購買。以王女士家購置的家電為例,國外廠商主要包括西門子(冰箱、洗衣機、烘干機、洗碗機)、三星(電視機)、松下(寵物智能喂食器)、宜家(燈具);國產廠商則主要包括格力(空調)、美的(空調以及多款小家電)、海信(旗下科龍空調)、小米(電子秤)、百度(智能音箱)、智能手環(華為)等。
王女士說,過去兩年,她能感受到自己消費習慣在發生改變。比如,在家電產品選擇方面,她從“迷信”國外廠商變成被國產品牌“征服”,以及對新產品的智能化期待也越來越高。
王女士認為,自己看似消費“降級”,但其實生活品質并沒有太大變化。“不是不舍得花錢,而是有些想法改變,更務實了。”她說。
“最近想買掃地機器人,正在等廣東的‘省補’下來,想把家里的燈、窗簾加入智能系統,方便手機、語音控制。”王女士說,她現在主要受困于各大廠商系統之間的“不兼容”,而破解方法又相對復雜。
新互聯趨勢
經濟觀察報記者近日探訪美的全屋智能實驗室時注意到,除了大眾熟悉的家電產品正在從“單品智能”走向“全屋智能”,車與家的互動也已經開始。
美的全屋智能實驗室的工作人員表示,美的全屋智能的核心是智能體“小美AI”,它構建起家庭主動智能的基礎架構,整合室內空氣環境、光影、安防等智能系統,通過感知、決策與執行的智能閉環,使家電產品正在從“被動響應”進化為“主動服務”。
例如,過去用戶說“小美,開空調”,如今它會主動問:“今天降溫,需要把溫度調高 2℃嗎?”
“真正的智能,是讓用戶忘記‘操作’這件事。”上述工作人員說。經濟觀察報記者在該全屋智能實驗室入戶門處的顯示設備看到,室內溫度、濕度、本月用水量、用電量,以及洗碗機耗材量等數據可以實時顯示,客廳、臥室涉及的幾乎所有家電產品也均可以鏈接入網。
比如,“燈光”界面顯示153盞燈亮、“窗簾”界面顯示1幅窗簾開,“空調”界面顯示7臺空調運行中,每個界面同時提供開、關選項。
另外,在“人車家”互聯方面,美的全屋智能已經與比亞迪、華為、特斯拉達成不同程度的合作。
“我們可以直接問(小美),我的車還可以跑多少公里,或者啟動一鍵備車,將車內環境調整到舒適狀態。”美的全屋智能實驗室工作人員說,用戶同時可以在車內告訴小美“我要回家了”,當車輛行駛到距離家一定范圍內,全屋智能系統就會啟動回家模式,“進入之后不需要去開空調、開燈”。
11月11日,經濟觀察報記者在廣東佛山市一家華為智能生活館亦了解到,目前他們已經可以提供類似上述全屋智能的方案,所有使用鴻蒙系統的產品都可以接入上述方案。
“入門級的全套方案大約預算在10萬元以上。”該華為智能生活館工作人員表示,目前,絕大多數咨詢客戶主要還是在“單品智能”的階段,全屋智能主要來自工程客戶。
第三方咨詢機構奧維云網在今年中發布的家電趨勢調查報告稱,用戶對家電套購方式興趣度非常高,其中比較感興趣受訪者占比約44%,非常感興趣受訪者占比約47.4%;2023年至2025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增長率連續三年保持雙位數,分別約18%、約24%、約26%;智能安防、智能照明、智能影音是發展最快的三大品類。
上述報告認為,在家電家居一體化趨勢下,家電場景正在向智能家居互聯生態進化。同時,未來的全屋智能家居在操作上將趨于無感化。
釋放技術勢能
上述報告顯示,在家電領域,格力、美的、海爾、海信、創維、TCL仍然是主流的頭部企業,但家電行業的邊界也越來越模糊,擁抱泛家居生態是順勢而為。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的數據亦顯示,2024年主要家電品類中,電視、空調、冰箱等傳統大家電零售額占比達到六成以上,AI與智能家居融合趨勢加強。
11月11日,經濟觀察報記者在廣東佛山一家位于核心商業區的華為生活館注意到,該門店近期將陳列電視機、智能門鎖、智能音箱的家電區域移動到了客流較大的區域,自此該門店的手機區、汽車區、家電區各占三分之一位置。
蘇先生是廣州聚軒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旗下負責“拎包入住”全屋智能項目的工作人員。11月12日,蘇先生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以其接觸的案例來看,目前涉及全屋智能項目最多的是“美的系”,其次是“米家”,主要看客戶家里使用的家電品牌的數量差異決定。
蘇先生同時提到,國產家電企業最近幾年在技術、品牌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提升,基礎功能其實都已經差別不大,主要看客戶預算,因此“價格戰”也很激烈。“線下客戶使用美的多,線上客戶使用米家多,工程項目主要是格力。”他說。
11月10日,一家電視機廠商的國際市場負責人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最近兩年,無論是內銷還是外銷,都是中低端價格的產品“賣得更好”,但AI技術帶來的變革是巨大的。
“中國家電企業將不再僅僅依賴硬件制造獲取利潤,而是通過提供智能化的服務,創造更高的附加值。”奧維云網發布的《2025中國家電零售與創新白皮書》表示,這種技術勢能的釋放,將重構全球家電產業競爭格局,也讓中國家電企業在全球市場中占據更加有利的地位。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