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11-22 12:29

有沒有不累又消耗高的運動?“95后”成杰過去一年的“健身經驗”是:在KTV唱歌。
幾乎每個周日下午,成杰都會泡在KTV,連續站著唱歌2—3個小時。這已成為她過去一年堅持的健身習慣。為此,她花了800多元、在常去的KTV充值了兩次。成杰覺得,這種讓自己快樂運動的方式很劃算。
成杰是個不折不扣的歌唱愛好者,學生時代就頻繁報名參加歌唱比賽,如今在公司年會上也常能看到她活躍的身影。
愛好與健身的結合,源于一次偶然。去年12月,也是一個周末下午,在KTV唱歌的成杰誤觸打開了手表的運動記錄模式,并最終顯示:唱歌3小時消耗了700多卡路里。成杰突然意識到:原來唱歌這么消耗能量。
成杰從事美妝產品研發科學傳播相關的工作,工作內容大多與“美”有關,因此她對身材管理頗為上心。從那以后,去KTV唱歌就成了她周末活動的必選項。“一人K歌”也為彼時剛從廣州搬來青島、在當地還沒有熟絡朋友的成杰,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成杰并非個例。在社交媒體上,#KTV減肥#、#唱歌等于健身#等話題,正吸引著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關注與分享。
當KTV成為年輕人的健身房
成杰愛運動。學生時代的她,幾乎每天都會打卡學校的健身房。但工作之后,時間被填滿,她沒有額外精力常跑健身房,如今總算找到能堅持下去的健身方式。
成杰把這些經歷發布到了社交媒體上。網友會留言詢問她每次唱多久、是否還會搭配日常飲食來增強效果等。身邊的朋友知道她這樣運動,在寫體育傳播相關畢業論文時,還邀請她參與訪談。
成杰很享受一個人唱歌的時光,在封閉的包廂里盡情展示歌喉,那是獨屬于她的秘密花園。
今年8月,成杰生日當天,當收到公司辦公系統發出入職一周年祝賀信時,本不愛過生日的她,突然想走出辦公室、給自己過個生日。匆忙決定、臨時請假的成杰,最終還是去了常去的那家KTV。
像成杰這樣將KTV視作健身房的還有萬寧,這名在北京讀大二、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05后”,同樣喜歡唱歌。
今年暑假,萬寧在云南楚雄老家時,一周有兩三天時間,都會拉著“唱歌搭子”往KTV跑,在里面一待就是四五個小時。
站在包廂中央,萬寧穩穩握著話筒,唱到高潮處會隨著節拍小跑兩步,甚至輕輕跳起。他說這是有意在鍛煉氣息。出于對唱歌的熱愛,萬寧還經常錄制視頻,回放復盤自己在音準和吐字上的問題。300元12次的KTV充值卡,他很快就用完了。
這份投入帶來了意外收獲。今年9月開學體測時,萬寧發現自己的肺活量從3000多毫升,漲到4000多毫升,一千米的跑步成績也比上學期快了半分鐘。
萬寧說他不愛運動,除了唱歌沒有任何額外鍛煉。他因此推測,正是那一個個沉浸于唱歌的下午,改變了自己。
新學期回到北京,萬寧去KTV的頻率降到了每月一次,北京的物價讓他不得不精打細算。他發現,身邊朋友去KTV聚會是另一番景象:包間里充斥著電競、桌游的打鬧和討論聲,大家圍坐一起,組隊社交,沒有人像他一樣專注唱歌。后來,萬寧開始獨自去KTV。有人覺得這樣太孤獨,萬寧卻說他一點都不孤獨,反而太爽了,他是享受其中。
對于廣州的“95后”何暢來說,在KTV唱跳韓國女團的熱門曲目,是她和朋友心照不宣的快樂儀式。有時聚完餐,一句“要不去KTV消消食”的提議,總能獲得一致贊同。當aespa、XG和NewJeans的音樂響起,她們就會集體舞動起來。
何暢有時還會獲得意外之喜——一些在流媒體平臺付費才能收聽的專輯新曲,在KTV的曲庫里卻能自由點唱。她和朋友常常連唱帶跳兩三個小時。何暢說,她從未刻意將此當作鍛煉,但每次結束后身體那份真實的疲憊感,都在告訴她這是一場快樂運動。
KTV擁抱健身化
敏銳的 KTV品牌方已經行動起來。
在上海純K的一間包房里,記者看到,點歌主頁上有一個“B站金曲跟練歌單”鏈接,打開則是由純K和B站(嗶哩嗶哩)熱門健身博主聯合錄制的操課視頻,其中包括像《APT.》這樣的熱門舞曲,健身博主還會講解動作要領。
純K的點歌系統中還有不少舞蹈曲目,既有千禧年代單機游戲質感的動漫版本,三五好友可以一起跟著屏幕前的舞姿共同律動;也有真人編舞版本,屏幕會正向、反向展示舞蹈演員的舞蹈動作,消費者可以一起跟跳。
這家純K的店員表示,“B站金曲跟練歌單”是在今年9月份上線的,系統中的舞蹈視頻上線更早,2年前在門店翻新整改時,純K就自制了這些視頻,“KTV也要與時俱進,提供不同的玩法,不應該只有K歌這一個選項”。純K聯合B站的宣傳海報也打出了“純K健身房”的標簽,也是對用戶在KTV唱歌“邪修”減肥的某種回應。
在KTV跳舞不是新鮮事,但歡唱跳動帶來鍛煉健身的附加值,正開始被更多人注意到。
星聚會長寧區門店的張店長,就時常在店里看見消費者跳舞。在他看來,邊唱邊跳就是一種變相健身,用戶可以把喜歡的操課投影到大屏幕上,包房的場地足夠大,把瑜伽墊帶來都沒問題。
如今,星聚會包廂還能一鍵開啟蹦迪模式,燈光會一秒切換到酒吧DJ模式,音樂可瞬間切換到強烈刺激的音浪高潮。但相比酒吧,KTV包廂的私密性更強。但星聚會原本設計的DJ音樂是循序漸進的,打開模式后需要等一兩分鐘才會到達歌曲高潮。后來他們發現,消費者不愿意多等一秒,跳起來需要“rightnow”。
“我們想抓住消費者所有的情緒價值。”星聚會CMO(首席營銷官)李瑛說,空間里所有的觸點服務都在圍繞怎么樣讓消費者更快樂。
今年6月,星聚會聯合抖音發起“KTV的100種玩法”挑戰賽,以UGC(用戶生產內容)模式邀請消費者共創,設置了汽車、電腦、手機、金條等獎品激勵。李瑛就對其中一條視頻印象深刻:一個用戶帶著電子秤,唱歌前測一次體重,唱了2小時后會再次測量。李瑛覺得,消費者有意識地在關注唱歌對養生的作用。
除了體重記錄,消費者還解鎖了多種新玩法:多人一起跳女團舞、模仿MV劇情拍攝搞笑視頻、把包房當成個人演唱會現場等。“KTV的100種玩法”挑戰賽也為星聚會門店引流了6萬多批顧客。
用戶的這些自發探索都在反向重塑KTV。
破局尋路
健身化是KTV轉型的一個探索方向,背后是傳統KTV“不好玩”的困境。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1月,全國KTV相關企業現存約7.2萬余家,9年前的這個數字還是12萬家。中國傳媒大學音樂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編撰的《2025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總)報告》顯示,2024年卡拉OK行業市場規模約633.73億元,同比下降0.99%。2020年,卡拉OK行業規模經歷近乎腰斬的重創,至今仍未恢復到2019年的千億規模。
除當年疫情帶來的沖擊外,劇本殺、LIVEHOUSE、桌游等新型娛樂方式的崛起,也進一步分流了KTV的核心受眾。
李瑛認為,傳統KTV被逐漸拋棄的根本原因是“它只是一個唱歌場所,不好玩”。年輕人并非不愛KTV了,而是不愛那個功能單一、缺乏創造力的KTV,他們需要這個空間給出“1+N”式的答案,滿足健身、社交、解壓、表演等復合需求。
國內KTV頭部連鎖品牌正通過重構場景、更改模式與AI賦能等方式集體破局尋路。比如,星聚會、魅KTV、唱吧麥頌等品牌,拋棄重資產大店模式,轉向輕資產布局,打造600—800平方米的小店型,以降低運營成本,憑借加盟模式快速擴張。與此同時,品牌也試圖融合多元業態,星聚會打造集K歌、蹦迪、團建、劇本殺等于一體的多元空間,溫莎則拓展了KTV與酒吧融合的KBar等業態矩陣。
技術賦能也被提到重要位置。魅KTV通過AI修音,優化消費者的演唱體驗,還推出了元宇宙MV制作功能,用戶在虛擬場景中生成K歌視頻,聯動線上直播平臺將門店轉化為內容生產基地。唱吧麥頌則深化與唱吧APP的AI算法協同,通過用戶聲線分析推送個性化曲庫。
此外,星聚會還想把過去依賴熟人社交的KTV打造成陌生人社交。為此,他們推出了跨包廂PK賽,利用門店系統,北京門店的消費者可以和上海門店的消費者進行云PK;紅包PK賽則不定時以“萬元紅包”為獎金池,激發用戶參與,提升非高峰時段業績。此外,通過AI評分,系統每天會在數萬首歌中評選出日、周、月、季度冠軍,獎品也從酒水、手袋到汽車逐步升級。“我們想從音樂的娛樂空間轉化為內容的創作空間。”李瑛表示星聚會正計劃成立MCN公司,將民間歌手包裝成音樂人。
KTV傳統“房費+餐飲”的盈利模式也在發生變化。以PK賽為例,基于陌生人社交,星聚會計劃引入虛擬禮物打賞等增值服務,借鑒直播平臺連麥PK模式,創造新的收入來源。
年輕人并非要用KTV取代健身房,而是在追求一種有趣、有價值的生活方式。在李瑛看來,KTV的變革核心就在于商業空間的價值重構,這個空間的價值不再取決于品牌提供了什么,而在于用戶能在這里創造出什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