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4日晚,太極集團(600129.SH)發布2025年三季度報,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80.88億元,同比下降22.4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6億元,同比下降69.56%。
三季度扣非凈利潤由盈轉虧,近五年業績大幅波動
財報數據顯示,太極集團第三季度單季營業收入為24.3億元,同比下降7.13%;扣非凈利潤為-2890.96萬元,同比由盈利轉為虧損。對于前三季度營收下降的原因,太極集團表示,主要受相關政策以及部分產品社會庫存持續消化等因素影響,公司主要產品銷量及銷售均價下降,導致營業收入下降。
與此同時,針對三季度單季扣非凈利潤虧損的原因,太極集團表示,為進一步提高產品競爭力廣告費同比增加,三季度持續優化社會渠道庫存,公司流通環節延續年度動銷、推廣活動,銷售團隊擴大推廣費用增加。
總部位于重慶的太極集團是一家大型綜合醫藥企業,擁有醫藥工業、醫藥商業、中藥材資源、醫藥研發的較完整產業鏈,公司旗下有太極集團重慶涪陵制藥廠有限公司、西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太極集團重慶桐君閣藥廠有限公司、太極集團四川綿陽制藥有限公司等13家制藥廠,還有重慶桐君閣股份有限公司等20多家醫藥商業公司。
近年來,太極集團在營收規模相對穩定的同時,歸屬凈利潤出現較大波動。2020年至2024年的五年間,公司歸屬凈利潤分別為6607萬元、-5.23億元、3.54億元、8.22億元和2665萬。
對于2021年高達5億元的虧損,太極集團在年報中解釋稱,2021年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為國藥集團后,對非主業和非盈利項目按照戰略規劃進行清理并擬暫停部分項目,對有減值跡象的資產計提減值準備3.66億元,并計提員工設定受益計劃1.43億元,累計影響利潤金額約5.09億元。
2024年,太極集團歸屬凈利潤同比下降96.76%,公司年報解釋稱,受2023年同期高基數及部分產品社會庫存較高,以及下屬子公司補稅影響,致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較同期下降。
2025年上半年,太極集團營收、凈利潤再次顯著下滑,其中營業收入同比減少約21.60 億元。公司表示,主要受相關政策以及部分產品社會庫存持續消化等影響,上半年公司胃腸感冒類、抗感染類、止咳類等主要產品銷售同比下降。
司美格魯肽臨床獲批,“對手”已有80家
面對2025年上半年不佳的業績,太極集團在中報業績預告中表示,將持續保持研發投入強度,加大產品二次開發和新產品研發力度,同時積極推進專業學術推廣體系建設,加強營銷改革轉型。
9月10日,太極集團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涪陵制藥廠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司美格魯肽注射液(生物類似藥)的《藥物臨床試驗批準通知書》。這也標志著公司正式闖入“減肥神藥”賽道。
司美格魯肽是一種長效人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受體激動劑,能夠刺激胰島素的生成,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同時降低食欲和食物攝入量,從而在治療2型糖尿病、輔助體重管理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不過,司美格魯肽上市以來,除較常見的腸道不良反應、停藥后體重反彈外,也被報道會增加急性胰腺炎等風險。
司美格魯肽目前已成為異常擁擠的賽道,據公開信息,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的核心專利將于2026年到期,目前國內惠升生物、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杭州中美華東、珠海聯邦、齊魯制藥、麗珠集團等多家老牌藥企都已提交了司美格魯肽的上市申請。摩熵醫藥近期數據顯示,中國本土企業已有80個GLP-1類減重藥物研發管線,其中處于Ⅱ期臨床試驗及以上的有62個。
盡管賽道已非常擁擠,但太極集團似乎仍對司美格魯肽生物類似藥寄予厚望。據公司2024年年報披露,公司開展重點研發項目61項,其中中藥19項,化藥18項,生物藥3項,司美格魯肽就是其3項生物藥研發項目之一。,2024年,太極集團研發總費用為2.8億元,而據公司近期披露,其在司美格魯肽項目累計研發投入約4418.34 萬元(費用未經審計)。
行業分析認為,目前國內在研的GLP-1在減重效果上其實并沒有拉開太大的差距,包括恒瑞醫藥、信達生物、博瑞醫藥等公司的減重藥物,減重效果基本集中在15%至20%的區間。減肥藥偏消費品屬性,普通消費者大多不會在意幾個百分點的臨床數據數據差異,對于本土生物類似藥廠商而言,“營銷戰”“價格戰”或將成為相關產品未來的宿命。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