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大集團正加速“出海”。海大集團發布公告稱,為深化全球化戰略布局,計劃將旗下境外飼料、種苗及動保業務整合至子公司海大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大控股”),并推動其赴中國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作為擬分拆主體,海大控股未來聚焦在亞洲(不含東亞)、非洲和拉丁美洲三個地區獨立開展飼料的生產和銷售,并配套提供種苗和動保產品。事實上,除海大集團之外,新希望、粵海飼料等飼料頭部企業也都在加速“出海”,海外市場正成為飼料巨頭們新的競技場。
分拆海外業務上市
“中國的海大,世界的海大。”——海大集團這一愿景正通過資本市場加速落地。
近日,海大集團擬將控股子公司海大控股分拆至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本次分拆實施前,海大集團擬將下屬境外與飼料、種苗和動保產品生產經營相關的子公司股權重組至海大控股旗下。其中,海大控股成立于2025年9月17日,注冊地為開曼群島,注冊資本為5萬美元,公司主要業務為飼料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并配套提供種苗和動保產品。
分拆后,海大集團仍保持對海大控股的絕對控股權,并承諾至少五年內持股比例不低于75%,本次分拆上市發行股份數量不超過發行后海大控股總股本的25%。
海大集團方面表示,上述動作旨在拓寬國際融資渠道,借助港股資本市場的流動性與機制優勢加速境外擴張,提升國際品牌影響力與全球市場競爭力,優化資本結構,提升整體估值水平,理順境內外股權架構,提升管理效率,并構建專業化境外中后臺支持體系。此外,海大集團方面還提出,本次分拆上市有助于公司完成“2030年海外飼料銷量目標720萬噸”的規劃并挑戰更高目標。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為,此次分拆上市海大控股可獨立面向國際資本市場募集資金,緩解母公司在海外投資中的資金壓力。同時,獨立上市有助于凸顯海外業務的成長性,吸引關注新興市場農業現代化的投資機構,提升整體估值水平。在治理結構上,分拆上市還有利于建立更加市場化的激勵機制與決策效率,增強海外團隊的自主性與執行力。
不過,在奧優國際董事長張玥看來,海大集團本次分拆上市也存在潛在挑戰,海大控股剛成立一個月即啟動上市,市場可能對其獨立運營能力、財務可持續性及關聯交易透明度提出質疑,且跨國管理復雜性強,需應對外匯波動以及不同國家的政策文化差異。
海外市場成新增量
海大集團于2009年登陸深交所,主要從事水產和畜禽飼料、優質水產動物種苗、動物保健品和生物制品的生產銷售和生豬養殖等,其中飼料為核心業務,營收占比超過80%。
近年來,受國內飼料行業競爭加劇及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海大集團飼料業務增長持續承壓。財報數據顯示,2021—2024年,海大集團飼料業務營收同比分別增長43.39%、19.25%、9.07%、-4.82%。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海外市場逐漸成為海大集團新的增長極。近年來,海大集團的海外飼料銷售規模快速提升,2023年海大集團海外飼料銷量達171萬噸,同比增長24%;2024年進一步提升至236萬噸,同比增長約40%;2025年上半年,飼料外銷量同比增長約40%。財報顯示,2023—2024年,海大集團來自境外市場的收入分別為109.35億元和143.39億元,占公司營收的比重分別為9.42%和12.51%;2025年上半年,海大集團來自境外市場的收入為82.18億元,同比增長10.87%,占營收的比重為13.97%,增速居各區域之首。
基于上述增長態勢,海大集團在2024年年報中明確將“國際化”列為未來核心戰略,并表示目前已布局的區域及其周邊國家,飼料容量已經能夠支撐完成2030年720萬噸的海外中期目標,正在布局更寬廣的市場目標。
海大集團披露的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960.94億元,同比增長13.24%;歸母凈利潤為41.42億元,同比增長14.31%。其中,三季度海大集團營收為372.63億元,同比增長14.43%;歸母凈利潤15.04億元,同比增長0.34%。
海大集團未在三季報中披露業務具體經營情況。不過,據華泰證券研報分析,盡管生豬養殖業務的盈利同比收窄拖累海大集團今年三季度整體盈利增速,國內外水產飼料和國內豬料的銷量高增長仍然帶動其三季度主業盈利實現增長,估算三季度海大集團飼料外銷量同比增長15%—20%。
就分拆上市、海外業務布局等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海大集團發去采訪函,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尋找新“藍海”
在國內飼料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進一步開發海外市場也成為飼料龍頭打造業績新增長點的普遍選擇。其中,越南憑借地緣優勢及龐大內需市場,成為飼料企業的“出海”首站。
新希望作為率先“出海”的代表,早在1999年便在越南設立首家海外飼料公司,目前已在印尼、越南、埃及等國建立較為完善的產業鏈布局,且飼料銷量已進入當地市場前四名,2025年還計劃未來3—5年在海外實現300萬—400萬噸新增產能。
海大集團同樣從越南起步,并將東南亞作為海外布局的重點區域。從2011年首次在越南合資建廠,到2024年,越南已是海大集團海外銷售絕對量最大的區域,全年海大集團對越南銷售飼料的增速為25%—30%,印尼是公司海外飼料銷量第二大國家,2024年銷量增速超40%。
后布局者如粵海飼料等也已相繼進入越南市場。2020年,粵海飼料在越南成立全資子公司越南粵海飼料有限公司。2023年,粵海飼料正式簽約“越南粵海飼料有限公司10萬噸高檔水產生產線項目”,標志著其商業布局正式邁向海外。
當越來越多飼料企業進入以越南為代表的東南亞市場,其“紅海”市場或許只是時間問題。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拓展國際業務,海大集團避開東亞這一飼料“紅海”市場,“海大控股未來將聚焦在亞洲(不含東亞)、非洲和拉丁美洲三個地區獨立經營飼料、種苗和動保業務”,轉而選擇了非洲和拉丁美洲這兩個飼料行業中相對藍海的市場,同時也是公司尚未完全發力的海外市場。
該戰略轉向似乎有跡可循,海大集團在2024年年報中提及,“目前海外很多地區仍處于飼料產品自身單一維度的競爭,激烈程度小于國內”,并看好非洲以及拉丁美洲(包含南美洲)地區的增長潛力。
江瀚認為,非洲人口快速增長、城市化進程加速,對動物蛋白需求持續上升,但本地飼料工業化程度低,市場供給缺口顯著;拉丁美洲地區畜牧業基礎良好,但養殖效率有待提升,對高質量飼料和養殖技術需求旺盛,符合海大集團產品定位,具備增長潛力。
不過,海大集團能否在非洲與拉美地區復制其在東南亞地區的出海佳績,還有待觀察。“為應對本地化運營挑戰,海大集團應推行‘全球標準、本地適配’策略,聘用本地管理人才,尊重文化差異,并通過技術培訓提升當地員工能力,實現組織融合。”江瀚建議。
北京商報 郭秀娟 王悅彤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