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博時空 作者 玉山 坐落在日本古都奈良的正倉院,因其收藏的唐代文物多為保存完好的傳世品,世所僅見,對于我們了解唐代文化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每年深秋十月,正倉院都會以“秋曝”清點寶物為由,舉辦一年一度的正倉院特展,為全世界的文物愛好者帶來一場與歷史的“約會”。如揚之水先生所說:“京城的銀杏樹黃了,京都的楓葉紅了,便是與正倉院約會的花信,于是帶著唐人故事走進正倉院。”
?
正倉院的藏品以日本圣武天皇的遺物為中心,匯聚著中國盛唐時期與日本天平時代的奇珍異寶。這批遺物由光明皇后供奉給東大寺,成為“正倉院寶物”的濫觴。并且還有記錄這批寶物的名冊《國家珍寶帳》,是我們了解正倉院藏品情況的重要參考。
?
現在正倉院寶物主要歸入奈良國立博物館管理、保存與研究。今年是奈良國立博物館建館130周年,而本屆第77回正倉院展可謂“重磅”,共展出寶物 67件,包括6件為首次展出。這些跨越山海與歲月的寶物,將為我們帶來怎樣的新知和?
?

絲路合璧
?

正倉院展每年都會選出一件藏品用作展覽海報、參觀券以及圖錄封面的圖案。正倉院素有“絲綢之路東方終點”的美譽,今年挑選的這件琉璃杯,可以說是絲綢之路與正倉院連結的見證。
?
這件晶瑩剔透的琉璃杯口徑8.6厘米,高11.2厘米,由于原料中的鈷元素而顯現出清冷的深藍光輝。這種高腳杯的形制,以及表面用同樣材質的22個玻璃圓環圍繞杯身粘貼一周的設計,展現著鮮明的波斯風格,透露出這件琉璃杯的產地很可能是中西亞地區。而琉璃杯的鍍金銀制杯腳,其邊緣則刻畫龍形紋樣,因此被認為是在東亞地區制作并添加上去的。
?
廣袤的大陸上,從未相見的東、西方匠人共同打造了這件高雅精美的琉璃杯。珠聯璧合,在同類器具中,它的造型與工藝都堪稱巔峰之作。琉璃杯隨著絲綢之路翻越高山與荒漠,又跨越大海,進入到了正倉院的收藏。
?


?
這種表現花卉紋樣的羊毛氈毯稱作“花氈”,同樣是沿絲綢之路而來的唐朝舶來品。這件花氈長2.72米,寬1.39米,羊毛主要被染成藍色、綠色和紅色,裝飾出兩個并排的大唐花紋,紋樣繁復精致,表現出極高的制作工藝。所謂“大唐花紋”指的是大型唐花紋樣,而“唐花”則是指將蓮花、忍冬、唐草等紋樣組成層層疊疊的圓形花卉紋飾,是一種想象中的花型。
?
這件花氈上原本由蘇木染制的紅色部分,現已漸漸褪成褐色,這正是時間留下的痕跡。正倉院的收藏中花氈一共有數十件之多,但論色彩表現之華麗,這件花氈與正倉院中另一件與之成對的制品可謂是個中翹楚,是花氈工藝的代表性作品。花氈的背面還有“東大寺”的墨書和“東大寺印”的朱印,這說明這件花氈曾經被施用于東大寺的法事活動。

?


阮咸,是中國古人創造的圓形直項四弦彈撥樂器。相傳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阮咸正是彈奏這一樂器的高手,因而得名。然而古代的阮咸保存至今的實物只有兩件,并且都收藏在正倉院,即“螺鈿紫檀阮咸”(北倉 30)和本次展出的“桑木阮咸”。這件阮咸長度超過1米,主體部分是用蘇木染制過的桑木制作,在細節處用木畫和玳瑁等進行裝飾。通過琴身背面的“東大寺”刻銘,我們可以知道這件桑木阮咸的身影曾經也出現在東大寺的法會之上。
?
值得注意的是這件阮咸的捍撥部分。捍撥位于琴腹,是保護撥弦處的裝置。該捍撥由皮革制成,其上繪制出八瓣紅色花朵作為背景,中間描繪的是三位在林間弈棋的隱士。琴腹偏上部一左一右有兩處小圓,顏色已經脫落,內容難以識別。學者通過紅外線掃描,可以確認其本來繪制的是月宮樹下的蟾蜍和玉兔。月光清幽,松竹掩映,伴著阮咸的綿綿清音,我們仿佛親眼見證了千年前的名士風流。
?


即使在件件都堪稱珍品的正倉院寶物中,螺鈿鏡也絕對算得上是“頂流明星”,每一次展出都備受關注。此次展出的這件平螺鈿背圓鏡是《國家珍寶帳》中記載的,由光明皇后所貢獻的與圣武天皇有關的20面鏡子之一。
?
“螺鈿”指的是用螺殼與海貝磨制成人物、花鳥、幾何圖形或文字等薄片,再鑲嵌在器物表面的裝飾工藝。這件圓鏡的鏡背是用產于南海的貝殼制成螺鈿,繪制出花鳥紋飾。花蕊則鑲嵌著紅色琥珀,紋樣之間鋪著細碎的青金石、綠松石小片。學者對這件平螺鈿背圓鏡的鏡胎進行分析,發現其化學成分與唐代銅鏡相一致,因此可以認為這面螺鈿鏡是在中國制作后,傳入日本的唐鏡。其完好的保存狀態,讓我們能夠細細欣賞到極盡奢華之能事的螺鈿技藝,得以一睹唐代鑲嵌工藝的巔峰。

皇室華貴
?

笏,是古代官員在正式場合手持的細長板子,本來是用于記錄必要事項,以便參考。后來主要用于端正威儀,天皇與百官都會用到。這件牙笏顧名思義為象牙制品,長38.9厘米,乃是本世紀首次展出。根據《國家珍寶帳》的記載,這件牙笏與“通天牙笏”(北倉 11)、“大魚骨笏”(北倉 12)一起被收納于“赤漆文欟木御廚”(北倉2)中,是天武、持統、文武、元正、圣武、孝謙六代天皇代代傳承之物。在正倉院所收藏的笏中,這件牙笏的來頭也可算是相當尊貴了。
?


雙六,或稱雙陸,是古代非常流行的游戲。雙陸棋從古代天竺傳入中國,盛行于南北朝、隋唐時期。雙陸后來又傳入日本,圣武天皇本人就是這個游戲的“狂熱粉絲”。簡單地講,雙陸棋的玩法是在專門的棋盤上,兩方玩家各執15枚棋子,按照骰子投出的點數各占步數,先走到對方者為勝。
?
這件精美的“木畫紫檀雙六局”就是圣武天皇珍愛的雙陸棋盤,見載于《國家珍寶帳》中。用來支撐棋盤的床腳(支架),是通過在木胎上貼上紫檀薄板制作而成,再在表面用“木畫”方式裝飾出飛鳥、唐草等紋樣。“木畫”是一種通過拼貼多種木材來構造花紋的技法,這件棋盤上用到的材料就有黃楊、紫檀、黑檀、象牙、鹿角、竹子等,足見皇室生活的奢華與高貴。
?


并且,此次正倉院展將一同展出棋盒“雙六局龕”、骰子“雙六頭”和棋子“雙六子”。這些“桌游配件”都是見載于《國家珍寶帳》的寶物。“雙六局龕”的表面由細密的藤編覆蓋,邊緣涂上黑漆。“雙六子”的材質十分多樣,有水晶棋子、琥珀棋子、各種顏色的琉璃棋子等。



投壺則是另一種源自中國的古老游戲。參與者輪流站在離投壺有一定距離的地方,用手把箭矢投入壺中。投壺本來是宴席上助酒興的游戲,后來逐漸發展為一種禮儀。投壺從中國傳播到東亞各國,深受各地王公貴族的喜愛。
?
正倉院現今還收藏有投壺和投壺用的箭矢。這件投壺銅制鍍金,口狹頸長,壺身上鐫刻著山岳花草、飛禽走獸等紋樣。投壺矢現存23根,有木制和竹制兩種,箭簇用水牛角或木頭來制作,矢尾則繪以金銀泥畫。
?



屏風是古代皇室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家具,在宮室之中起到分隔空間,美化居室等作用。根據《國家珍寶帳》的記載,正倉院曾收藏過的屏風數量有100疊,其中有40疊左右保存至今。此次展出的鳥毛篆書屏風就是其中六扇,每一扇均長約149厘米,寬約56厘米,這是它們歷史上第一次全部同臺展出。
?
這六扇屏風上書寫著勸誡君主的格言。如第1、2扇上寫著“主無獨治,臣有贊明。箴規茍納,咎悔不生。”歷史上唐太宗就是把治國之道書寫在屏風上,用以自勵。日本天皇所用的這類屏風,很可能就是效仿唐太宗故事。這組屏風用精致的花草、飛鳥紋裝飾紙面,在其上書寫文句。而其獨特之處就在于,屏風上的每個字都分別用篆書和楷書書寫一遍。楷書部分用與底色不同的顏色進行噴涂和點描,篆書部分則用鳥羽貼飾,并撒上金箔。因而得名。


此次特展還一同展出了一件屏風袋。這件屏風袋曾在天平勝寶5年(753)的東大寺仁王會上使用。袋子由苧麻布制成,袋子上的飛鳥、花葉等紋飾是由木板染印上去的。這件屏風袋上次展出已經是半個世紀之前的1974年了。

國寶珍奇
?

如果說唐代法帖已經是稀世之珍,那唐代的毛筆更是世所罕見。我們從文獻的記載中可以知道古人的毛筆與今天不同,“削文竹以為管,加漆絲之纏束”,是要在筆毛中間裹纏麻紙,做出筆心,是為“纏紙筆”。至于唐筆的實物,就只有正倉院收藏的十七只圣武天皇遺留下來的纏紙唐筆。
?
此次展出的這件“天平寶物筆”則是日本仿照唐筆所制成的。傅蕓子先生在《正倉院考古記》書中記述道:“此十七枝唐筆,來源莫明,就中當亦有日本仿造者。以外尚有‘天平寶物筆’則純為日本制品,斑竹管,甚長,長至五十六厘六,有節無節,上有刻識‘文治元年八月二十八日開眼法皇用之天平筆’。”
?
據此可知,這件長度半米有余的特大型號毛筆是在東大寺大佛開眼法會時使用的。在天平勝寶4年(752)和文治元年(1185)兩次開眼法會上都被用于給大佛點睛,后一次甚至是由后白河法皇親自執筆。如今,毛筆的筆毛幾乎都脫落了,毫根部也還能看到墨的痕跡。不過,我們也因此能夠將筆尖內部的纏紙結構看得清清楚楚。正倉院收藏的十七只唐筆或是三層構造,或是四層構造,這支天平寶物筆足足纏了四層紙,形成五層構造,在正倉院的收藏中也是獨一份。
?



這塊香料可謂是大名鼎鼎,有著“天下第一名香”之稱,是本次正倉院展的重磅展品。此香在正倉院寶物目錄中被記為黃熟香,全長156厘米,最大直徑42.5厘米,重達11.6千克,是瑞香科沉香屬樹木的樹脂、精油沉淀之后形成的一種沉香木,產地大致是在老撾中部到越南之間的山區。今年7月,正倉院事務所通過放射性碳元素測定技術,發現原木材是在公元772~885年之間采伐的。這塊黃熟香傳入東大寺的時間仍有爭議,但直到今天,湊近此香仍能聞到淡淡的香氣。
?
此外,這塊黃熟香有一個更為知名的雅號,就是“蘭奢待”,這三個字分別將“東大寺”藏于其中,頗具妙趣。
?

自從東大寺收藏了這塊名香以后,許多權勢滔天的人物聞名而來,只求能截取一小塊加以供奉。據學者研究,“蘭奢待”大約被割取了50次,其中三處割痕上貼有紙箋,記錄著截香者的名字:他們是室町幕府第八代征夷大將軍足利義政,日本戰國三杰之一的織田信長,以及以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明治天皇。這些紙箋都是明治時期的遺物。
?
“蘭奢待”的內部幾乎完全是空洞,以前一般以為這是木材腐朽導致的。但根據學者調查,這些空洞實際上為了防止燃燒時散發出意外的氣味,因此人為將沒有香氣成分沉淀的部分主動切除所造成的。
?



這件“黑柿蘇芳染金銀山水繪箱”是向佛祖進獻貢物時所使用的獻物箱,長38.8厘米,寬18厘米,高12.5厘米,箱身頗顯細長。這件箱子以黑柿木為底,用蘇木來染制,模仿出紫檀木的質感。箱蓋上用金銀泥來繪制紋樣,勾勒出從四面不斷往中央攀升的山峰,層層疊疊的山巒與升騰彌漫的云霧營造出仙境的氛圍。
?

【更多展品一覽】
?






參考文獻:
1.傅蕓子:《正倉院考古記》,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年。
2.韓昇:《正倉院》,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20年。
?
【觀展攻略】
“第77回 正倉院展”由奈良國立博物館主辦,共展出67件正倉院藏品。展出藏品名錄可參見“出陳寶物一覧”
展覽時間:2024年10月25日(周六)至11月10日(周一),上午8點至下午6點(周五、周六、周日以及節假日將延長開放至晚上8點)
展覽地點:奈良國立博物館 東新館·西新館(日本奈良市登大路町50番地)
參觀購票:“第77回 正倉院展”票務信息,請參見奈良國立博物館官網
圖片 | 玉山
排版 | 劉慧伶
設計 | 尹莉莎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