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的一場輿論風波,成為維他奶在內地市場的發展轉折點。
11月25日晚間,維他奶國際(00345.HK)披露截至9月底的中期業績。
維他奶國際主要產品為豆奶和檸檬茶,公司近九成收入來自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兩大市場。報告期內,集團營收32.27億港元,同比減少6%;經營溢利2.47億港元,同比下滑4%;股東應占溢利微增1%至1.72億港元,這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降本”,期內公司總經營費用同比減少7%。
營收下滑則主要受內地市場影響。
報告期內,維他奶國際在中國內地營收為17.78億港元,同比下滑9%,且由于產品售價下降、推廣開支增加,公司毛利率輕微下滑至51.1%。
維他奶在內地市場的疲軟并非“一日之寒”。
2021年7月,維他奶出現巨大輿情危機,品牌立場遭質疑、被官媒點名批評,隨后產品遭下架、被消費者抵制,公司經營受到重創。2022財年其在中國內地市場營收39.13億港元,同比暴跌22.77%,且由盈轉虧,經營端虧損達3.4億港元。
那場風波如同一記重創,此后兩年維他奶國際在內地市場營收持續下滑,直至2025財年才實現0.8%的微弱增長。不過從最新財報表現來看,回暖趨勢暫停,公司業績再度下行。
拋開品牌形象層面的影響,維他奶的產品和渠道布局在競爭激烈的內地市場也逐漸失去競爭力。
“傳統零售渠道正在放緩,我們正在努力拓展電商平臺及連鎖零食店渠道的增長,但未能完全抵消上述影響,整體收入減少9%。”管理層在財報中直指公司正面臨渠道問題。目前,消費者正由傳統零售渠道轉向線上平臺、會員制商店與連鎖零食店。
記者近日走訪便利店注意到,不少店里的貨架已難以找到維他奶,而維他檸檬茶則被放在邊角、最后一排等不起眼的位置。
與此同時,飲品的市場競爭正日趨白熱化。
植物奶方面,整體行業規模仍在增長,但市場增速已明顯放緩,新老品牌混戰加劇。OATLY長期占據高端市場份額,伊利、蒙牛等國內巨頭相繼推出燕麥奶產品,憑借渠道優勢走進大小商超。
茶飲料板塊的競爭更為激烈。無糖茶消費需求集中爆發后,新品牌扎堆出頭,占據便利店核心位置;蜜雪冰城等連鎖現制茶飲店遍地開花,檸檬茶更是經典單品,對維他檸檬茶的銷售和市場份額形成沖擊。
自2021年7月輿論風波發生以來,維他奶國際在中國內地業務“一把手”已歷經2次變動,創始家族的二代掌舵人羅友禮已經84歲,尚未退休。
財報發布后的業績發布會上,維他奶國際執行主席羅友禮強調,盡管內地市場短期面臨挑戰,但對持續擴大規模的長期潛力充滿信心,后續會優化渠道并推進產品創新,低糖、無糖將是新品布局的重點。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