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11-26 22:38

2025年11月26日,由《經濟觀察報》主辦的“2024—2025年度受尊敬企業年會”在北京香格里拉大飯店舉行。本屆年會以“智創未來,向新而行”為主題,匯聚了百余位知名學者、企業家及高管,共同探討在數字經濟浪潮與新質生產力動能澎湃的當下,中國企業如何錨定國家戰略,以創新破局攻堅,重塑商業文明的價值標尺,找到穿越周期的長青之力。
年會現場致敬了“2024—2025年度受尊敬企業”及“受尊敬領航企業”。這些企業是基于對數千家企業和數十個關鍵行業的深度調研,從優質運營、創新突破、公眾信賴、社會貢獻、年度影響等五大維度挑選出的過去一年對中國經濟、社會有重要影響的企業。我們認為包括安踏、比亞迪、華為、京東、美團、青島啤酒、中國平安、中國飛鶴等企業配得上被稱為“2024—2025年度受尊敬企業”。同時,在各自領域有著特別貢獻的海爾智家、天齊鋰業、普洛斯中國等企業是值得“受尊敬領航企業”。
這些受人尊敬的企業涵蓋了從消費到制造、從科技到金融的多個領域,特別是其中以高端制造和硬科技為核心的產業梯隊,已成為驅動增長的中堅力量,構成了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基本盤”。
企業是市場經濟最活躍的細胞,也是推動商業文明與社會進步的基礎力量。當前中國經濟正持續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面向即將到來的“十五五”時期,時代賦予了“受尊敬”新的內涵:這些企業不僅要成為經濟增長的貢獻者,更要成為解決社會痛點、創造社會價值的標桿;不僅要能抵御成長中的誘惑,更要在穿越商業周期的過程中,為社會持續帶來建設性的力量。
經濟觀察報社執行總編輯文釗認為,在新的發展周期中,企業家的角色不可替代。受尊敬的企業堅持長遠主義,不為短期利益所動,既關注股東回報,也兼顧員工、供應商和社會的整體福祉。“這些企業和企業家有比商業成功更高的追求,‘受尊敬’也可以看作公司溢價的一部分”。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表示,“十五五”延續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的表述,主要表現在百年變局、技術革命,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等方面,同時也存在不少有利條件,長期向好的條件和趨勢沒有變化。在這個階段,企業的主觀能動性格外重要,特別是要不斷推動創新型企業的成長。在田軒看來,要激勵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建立包容個性和容忍失敗的氛圍,需要鼓勵更多企業做戰略投資,需要包容長期投資的二級市場,需要完善健全的法治環境,也需要穩定的宏觀政策導向。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原總工程師,質量發展局原局長黃國梁認為,高品質是受尊敬企業的堅實基礎,企業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折射了企業家的創新管理能力和道德品質。當下發展全球科技創新的版圖在重構,企業創新、發展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以質取勝,特別是要把質量創新放在第一位。未來不確定性是絕對的,確定性是相對的,要在不確定性中迎接挑戰尋求并抓住機遇,去開發挖掘潛在需求,引導并滿足消費者有價值體驗和滿足感的高附加值需求。

北京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戴煒認為要深耕實體之本。不論產業形態如何迭代,市場周期如何輪動,北京銀行都始終堅持回歸本源、錨定服務實體的“確定性”。截至9月末,北京銀行科技金融貸款余額4377億元,較年初增長20%;綠色貸款余額2655億元,比年初增長26%;北京地區個人養老金賬戶開戶超129萬戶,數字人民幣場景交易額突破400億元。

中國平安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則從技術創新的角度,分享了平安的思考。他說,AI是培育金融新質生產力的必由之路,將深刻重塑金融行業生態格局。金融行業憑借數據密集、場景多元的獨特優勢,成為AI技術釋放價值、實現突破性應用的關鍵領域。盛瑞生介紹,2023年以來,中國平安堅持客戶導向,結合生成式AI、智能體等突破性技術,深入推進“AI in All”,全面推進“五智”戰略,通過智能營銷、智能服務、智能運營、智能管理,實現智能經營,積極探索金融產業的AI化。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一司原司長吳振國在發言中表示,反壟斷合規是推動企業提升產品質量,推動產業向高端化邁進的催化劑。吳振國介紹,當前,部分行業陷入“內卷”競爭,呈現低質低效的發展困境。而反壟斷法則通過消除壟斷帶來的惰性,引導企業將精力集中于技術研發與服務質量提升。反壟斷法實施以來,執法機構在醫療、建材等領域查處了一系列壟斷協議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案件,有效遏制了通過壟斷分割市場、抬高價格的行為,為高質量發展掃清了障礙。這表明,反壟斷合規絕非企業負擔,而是通過維護公平競爭,倒逼企業以優質產品贏得市場,最終助力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綠色發展正在成為企業必須履行的社會責任。對此,統一低碳科技(新疆)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統一石化CEO李嘉表示,降低碳排放實際是降低成本的。低碳如果本質不是降低成本,是沒有意義的。低碳讓統一石化降低了成本,并且不給下游用戶增加成本,真正做到了“地球和客戶都喜愛的產品”價值觀。

展望未來,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副會長、北京國際經濟管理技術促進會會長、致公黨中央委員戴緒龍表示,科技自強、科技發展是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根基,要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科技創新與產業深度融合。中國已經構建起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算力基礎設施,到2025年6月底,中國算力中心標準機架達到了1085架,形成了八大樞紐,組成了全國的算力網絡骨架。自主創新AI芯片和大模塊正在加快應用,“AI+”將徹底顛覆很多行業,也將出現新的發展。不管AI的認知如何、怎么理解定位“AI+”,時代都已經到來,算力、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都到了爆發階段,智能體互聯網將帶來無數的萬億集群。

隨著致敬企業環節的舉行,本屆年會圓滿落幕。但在商業世界中,關于創新與責任的探索永無止境。正如大會所倡導的那樣,愿這份“受尊敬”的榮譽,能照亮優秀企業與企業家的奮進征途,推動中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