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1日,由《經濟觀察報》主辦、北京??蠂H文化集團聯合主辦的“2025美好生活新消費高峰論壇”在北京圓滿結束。本論壇已連續成功舉辦十一屆,邀請了政企研學各界代表,現場聚焦高質量與消費升級的核心議題,共同為中國消費市場走向更健康、更持續的未來建言獻策。論壇上,世界中餐業聯合會社區餐飲產業分會秘書長曹盼盼,以其深厚的行業積淀和前瞻性視角,深入剖析了社區餐飲的現狀與未來。
曹盼盼在分享中表示,近年來,中國餐飲行業經歷了顯著的波動與增長。自2010年至2024年,餐飲市場規模從1.76萬億元躍升至5.57萬億元。盡管在2020年受疫情沖擊,行業增速驟降至-15.4%,但隨后迅速反彈,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在這一背景下,社區餐飲作為餐飲行業的新興力量,正悄然崛起。
社區餐飲之所以能在高端餐飲與網紅流量的夾縫中脫穎而出,得益于其接地氣、快擴張的特點。它結合了標準化、總成本領先的供應鏈優勢,以及模塊化復制的能力,正在改寫中國餐飲的底層邏輯。預計到2025年,社區餐飲將占據整體餐飲市場的近三分之一份額,未來十年更有望從1.8萬億增長至3.2萬億,成為餐飲行業的重要增長極。這一崛起不僅反映了消費者對便捷、實惠餐飲需求的增加,也體現了社區餐飲在民生保障中的重要作用。
社區餐飲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政策托底、需求升級與技術賦能三大核心驅動力的支撐,曹盼盼分析道。
政策層面,政府對社區餐飲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從簡化審批流程到提供補貼政策,如15元兩葷一素的親民套餐補貼,以及針對老年餐和特殊人群的餐飲補貼,政府正逐步將社區餐飲從商業選擇升級為民生保障。此外,計劃到2023年建成的一萬個便民生活圈,更是為社區餐飲企業提供了政策植入和補貼支持的廣闊空間。
需求層面,社區餐飲精準匹配了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在價格帶上,15-25元的剛需套餐和50-100元的家庭小聚、朋友聚餐套餐成為主流。同時,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消費者對低卡、現炒現制的餐飲需求日益增長。銀發族、上班族和年輕家庭三大客群的崛起,也為社區餐飲提供了穩定的需求支撐。這些變化促使社區餐飲在菜品創新、服務優化等方面不斷升級,以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技術層面,社區餐飲通過應用高效能設備和AI技術,實現了出餐效率的大幅提升和人力成本的降低。AI星廚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出餐,無需廚師和油煙,大大提高了運營效率。同時,通過會員體系的精準運營,社區餐飲企業的月度復購率遠超行業平均水平。AI選址技術的準確率高達98%,加盟店存活率超過92%,進一步推動了社區餐飲的連鎖化發展。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提升了社區餐飲的競爭力,也為其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面對未來,曹盼盼提出了社區餐飲的四大新生態模型:智慧便民食堂、社區央廚+小店、輕資產極致小店、全時段+跨界融合。這些模型通過科技+民生、供應鏈優化、輕資產高坪效、全時段跨界等策略,共同推動了社區餐飲的創新發展。
智慧便民食堂通過AI設備破解了傳統食堂效率低、口味單一的痛點,實現了24小時全時段覆蓋和多樣化菜品供應。社區央廚+小店模式則通過統一配送和前置服務,解決了品質不穩定和加盟難存活的問題。輕資產極致小店以低啟動資金、小面積、少人力的特點,精準擊中了社區日常剛需。全時段+跨界融合模式則打破了單一品類和時段的限制,實現了坪效的三倍提升。
論壇上,曹盼盼提到,展望2030年,社區餐飲將呈現五大核心趨勢:政策+銀發經濟剛需藍海、技術賦能全域效率革命、綠色+規范化品質門檻時代、需求升級健康+個性+情緒價值、業態融合坪效三倍提升。這些趨勢將共同推動社區餐飲從生存危機轉向黃金賽道,最終成為社區生活的重要樞紐。
曹盼盼的分享不僅為我們揭示了社區餐飲的巨大潛力,更為我們指明了未來的發展方向。社區餐飲的崛起,不僅是中國餐飲行業在時代浪潮中韌性生長的生動縮影,更是以民生為底色、以創新為引擎、以技術為翅膀的消費升級新實踐。從滿足“舌尖上的便捷”到守護“煙火里的幸福”,從商業賽道的價值重構到民生保障的責任擔當,社區餐飲正以其獨特的“接地氣”與“向未來”,深刻融入城市肌理與社區生態。當政策的暖陽、需求的沃土與技術的雨露交織匯聚,這條黃金賽道必將孕育出更具生命力的商業模式、更富溫度的民生服務、更有韌性的產業生態,最終讓每一個社區都因“食”而暖,讓每一份生活都因“味”更美好,為中國消費市場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社區能量”。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