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比特幣跌破93714美元、抹去年內全部漲幅之際,市場正在見證一場關于“數字稀缺性”能否替代傳統價值錨的集體重估。
比特幣價格在11月16日盤中一度跌破93714美元,正式失守2024年末收盤價水平。這一關鍵價位的失守意味著自2025年年初以來比特幣曾實現的超過30%的累計漲幅已被完全抹去。11月17日截至發稿前,比特幣價格一度跌至93000美元附近。截至發稿前,在95000美元附近震蕩,但市場情緒持續低迷,技術面與資金面均顯疲態。

行情數據顯示,比特幣于2024年12月31日收于93714.04美元。進入2025年后,在美國大選后政策預期、機構資金涌入及ETF獲批等多重利好推動下,價格迅速攀升。10月6日,比特幣創下126198美元的歷史新高,較年初低點上漲逾31%。然而,僅四天后,美國總統特朗普意外發表關于加征關稅的言論,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劇烈波動,風險資產集體回調,比特幣亦由此開啟下行通道。
從126198美元高點回落至今,比特幣累計跌幅已超過25%,不僅回吐年內全部漲幅,還短暫跌破上年年底收盤位,進入技術性熊市區間。
機構參與度的減弱成為本輪下跌的核心驅動力之一。彭博數據顯示,2025年全年,美國比特幣現貨ETF累計吸引資金流入超過250億美元,推動相關產品總資產管理規模升至約1690億美元。這些資金曾被視為比特幣“主流化”的關鍵支柱,幫助其重塑為一種對沖通脹、貨幣貶值和地緣政治風險的多元化資產。
然而,近兩個月來,ETF資金流入明顯放緩,部分交易日甚至出現凈流出。與此同時,企業級買家也趨于謹慎。以Michael Saylor領導的Strategy Inc.(原MicroStrategy)為例,其股價目前已逼近所持比特幣的賬面價值,表明市場不再愿意為其高杠桿持倉支付估值溢價。這反映出投資者對“比特幣信仰”正從狂熱轉向理性評估。
宏觀環境的變化進一步加劇了拋壓。近期美國公布的經濟數據,包括11月職位空缺數升至六個月高位強化了通脹黏性預期,市場對美聯儲2025年降息節奏的樂觀情緒迅速降溫。美債收益率上行,科技股回調,整體風險偏好下降。
比特幣的深度回調不可避免地引發了加密貨幣市場的廣泛拋售。作為市場風向標,比特幣的疲軟通常會導致其他主流加密貨幣和山寨幣出現更大幅度的下跌。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總市值隨之蒸發,投資者風險偏好急劇降溫。
此外,與比特幣挖礦相關的上市公司也面臨壓力。其營收與比特幣價格直接掛鉤,幣價下跌將壓縮其利潤空間,可能影響其升級設備、擴大運營的能力。礦工在二級市場的拋售行為以覆蓋運營成本,又會進一步加劇市場的下行壓力。
對于更廣泛的金融市場而言,比特幣的走勢被視為風險偏好的晴雨表。其持續下跌可能預示著投資者正在從高風險資產中撤離,轉向更傳統的避險資產,如美元、美國國債等。這種情緒的蔓延,有時會波及到科技股等成長型資產。
比特幣此輪回調,表面是價格波動,實質是對“資產身份”的再定義。過去兩年,它借助ETF、企業資產負債表和宏觀對沖敘事,試圖嵌入傳統金融體系。但當外部條件變化如政策預期落空、利率路徑逆轉、機構興趣減退等,其內在脆弱性便暴露無遺。它既非生息資產,也無現金流支撐,其價值高度依賴共識與流動性。當共識動搖,流動性收縮,價格便迅速回歸“風險資產”本質。
接下來真正的考驗在于:比特幣能否在沒有狂熱情緒和政策紅利的情況下,依靠自身網絡效應與應用場景維持價值?若答案是否定的,它將長期受制于宏觀周期;若答案是肯定的,則此次回調不過是通往主流資產道路上的一次壓力測試。歷史不會簡單重復,但周期律仍在。這一次,市場要的不再是信仰,而是邏輯。
值得注意的是,就目前而言,比特幣的基本面并未出現顯著惡化。全網算力仍處歷史高位,網絡安全性穩固。然而,市場定價邏輯已悄然轉變,從“未來潛力折現”轉向“當下現金流驗證”。在這一新范式下,比特幣必須證明其不僅是投機標的或對沖工具,更是具備實際效用的基礎設施。
歷史不會簡單重復,但周期律仍在。這一次,市場要的不再是信仰,而是邏輯。而邏輯,需要時間、制度與真實需求共同構建。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