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監管政策密集出臺、AI技術快速迭代以及生態合作場景加速涌現,2025年保險行業的數智化進程正迎來關鍵拐點。據麥肯錫測算,生成式AI預計將為保險業帶來高達700億美元的生產力,而對與保險業密切相關的康養行業帶來的生產力高達2600億美元。
剛剛閉幕的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成為觀察行業數智化趨勢的重要窗口。在今年的進博會上,中國太保集團及旗下子公司、中國平安旗下子公司、鎂信健康攜股東中再人壽等多家頭部企業,紛紛宣布擴圈計劃,尋找業務增長新曲線,折射出行業競爭格局正由單點技術突破邁向生態體系建設。
行業駛入數智化深水區
政策引導和技術突破正在同步推動保險業加速駛入數智化深水區。
自2022年底生成式AI模型ChatGPT引發全球關注以來,各類政策持續加碼,積極引導保險業運用先進科技打造智慧金融新業態,加速智能化轉型進程。
2024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提高數智化水平,加快數字化轉型,加大資源投入,提升經營管理效率”,從政策層面鼓勵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優化保險服務。
2025年發布的《銀行業保險業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鼓勵金融機構運用包括AI等科技手段研發數字化經營工具,提升企業識別、風控等能力,為保險業應用AI進行精準風險定價、流程再造、優化客戶服務等全業務鏈賦能提供了政策導向和技術應用框架支持。
技術突破為這一轉型提供了可能。大模型技術自2023年起進入快速發展通道,為保險行業帶來了重塑業務模式的契機。2025年上半年,AI在國內保險業的應用進入規?;涞匦码A段,多家險企將AI作為核心戰略抓手,在銷售、理賠、風控、客服等全業務鏈條深化應用。
行業對數智化的投入也在持續加碼。據艾瑞咨詢測算,2025年行業科技總投入將突破670億元。其中,以前沿技術為代表的研發板塊表現尤為突出,年均復合增長率保持在22.5%的高位。從投入結構分析,大數據、云、AI投入居多,研報指出,隨著AI技術迭代速度加快,其與大數據技術的緊密結合,將系統性優化傳統業務模式,成為驅動行業數智化轉型升級的關鍵引擎。
國元國際研報表示,若生成式AI深度滲透至2028~2030年,對行業費用率的潛在降幅可達2~3個百分點,相當于釋放25%以上的利潤彈性。
AI賦能全鏈條
目前,人工智能的應用已廣泛覆蓋核保、理賠、風險控制和客戶服務等保險核心價值環節。
在核保環節,AI技術能夠對復雜的非結構化醫療記錄等進行高效的語義解析與信息提取,實現短時間內完成保險責任判定。在理賠領域,智能理賠系統整合了智能報案、案件審核乃至自動化賠付等功能。在“數字核保員”等智能工具的輔助下,部分領先保險公司的核保智能審核率已提升至95.8%的高水平。
在智能風控領域,AI同樣展現出顯著成效。通過應用機器學習算法與大數據分析技術,AI系統能夠自動、實時地識別疑似醫療資源濫用、異常就醫行為等高危場景,實現實時風險控制和理賠費用審核。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有頭部險企通過反欺詐智能化系統實現的理賠攔截減損金額超64億元。
東吳證券研報顯示,面對數字化浪潮,傳統的代理人渠道也在積極適應變化,采用“線上到線下”(Online-to-Offline,O2O)模式,結合數字化工具和傳統的面對面服務,為客戶提供更加全面和便捷的體驗。一些保險公司開發了自己的移動應用程序或在線平臺,使客戶能夠在線查詢保單信息、提交理賠申請或進行簡單的保單調整。同時,對于復雜的保險需求或重要決策,客戶仍然可以獲得代理人的專業建議和個性化服務。
進博會上,中再壽險產融創新事業部、業務拓展部總經理張楚在鎂信健康主辦的跨界圓桌討論中指出,AI工具產生的價值體現在兩大關鍵維度:一是精算領域中大量低效能、重復性的演算工作,AI憑借強大算力實現效率躍升;二是面對跨界融合的復雜問題時從深度和廣度上幫助行業拓展突破認知邊界。
復星保德信人壽保險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田鴻榛強調,AI落地效果首先取決于企業的戰略定位?!暗降滓灰袮I作為戰略治理的核心議題,這是第一重要的。”在他看來,掌舵人的認知深度直接決定了AI在企業中的推進力度與落地成效。
跨界競合謀求生態增量
行業在數據互通、合規監管和技術融合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螞蟻集團健康事業群總裁張俊杰指出,AI對醫療健康行業的重構建立在數據互聯互通底座完善的基礎之上。當鏈條各環節被AI與數據串成閉環,保險就從“事后賠付”變成了“事前管理”,這正是行業最大的增量空間。
監管與合規風險同樣不容忽視。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其潛在的侵權、偏見與隱私問題不斷引發關注。艾瑞咨詢研報指出,一方面,多維度數據整合與算法優化顯著提升反欺詐效率與風險定價精度,助力保險公司更精準識別風險、制定差異化承保策略;另一方面,算法偏見可能引發承保公平性爭議,數據隱私保護漏洞亦帶來合規風險。
此外,區塊鏈與AI的技術融合,通過分布式存儲與加密機制增強數據安全性與透明度,但保險公司仍需構建完善的AI倫理框架與數據安全治理體系,在技術創新與合規要求間建立平衡,確保風險防控能力提升與合規管理要求的協同推進。
張楚也強調,盡管AI在工具類、演算類工作中表現出色,但企業決策需綜合監管要求、市場環境、經營戰略及消費者反饋等多重因素。為確保AI使用得當,理解產品風險實質是基礎,數據積累應用是關鍵,及時校準是保障。技術與業務融合仍存瓶頸。
在這些挑戰背景下,行業正在探索以“生態協同”作為破局路徑。隨著數智化轉型的深入推進,保險業的傳統生態邊界正逐漸模糊,保險業競爭轉向跨界生態體。
中國太保董事長傅帆倡議銀行保險共創“智慧化”服務生態,通過科技創新賦能業務發展,為客戶提供更優質、更便捷的服務體驗。太保產險通過購買碳匯等方式,探索“生態保護—收益反哺—持續投入”的良性循環機制。
鎂信健康高級副總裁、首席商務官郎立良表示,跨界協同則是打破數據壁壘、實現價值最大化的關鍵。展望未來生態構建,郎立良指出,AI與數據的深度融合將持續驅動保險、科技、醫療、制藥等領域的商業模式革新與產業能級提升,為健康中國建設注入更強動力。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