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11-13 08:53

近日,有消息稱某多晶硅上市公司董秘在會議中說,“硅料收儲平臺黃了。”11月12日下午,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緊急辟謠,稱“當下,協會和行業內各企業正一道努力,相關工作正在穩步推進。網絡流傳的小道消息均為不實信息,望請各位注意甄別,慎重決策”。
受消息影響,相關上市公司股價、多晶硅期貨市場均出現波動。
過去一年時間里,這樣的劇情在多晶硅領域反復上演——收儲方案定了!收儲方案又定了!收儲方案黃了!“小作文”反復橫跳,也把市場的心牽動得七上八下。有投資人開玩笑說,雖然收儲方案沒有落地,但一篇篇小作文已經讓部分市場主體賺得盆滿缽滿。
這明顯與法治化市場化“反內卷”的要求有所背離。
首先,由于多晶硅收儲方案可能對市場格局和產能帶來巨大改變,其本身就潛藏著對市場的極大影響。在多晶硅正經歷技術迭代的關鍵時期,收儲到底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就是需要謹慎衡量的。
退一步講,即使綜合評估后,認為收儲對行業利大于弊,方案獲得批準,整個過程也應該是極度審慎的。
但反觀從5月至今的多晶硅收儲進程,盡管方案并未最終落地,但相關上市公司人士多次在公開場合或者接受媒體采訪時以各種方式提及硅料收儲,行業的小作文也此起彼伏,讓整個進程始終處于一種反復被炒作,但信息極度混亂的情況中。
毫無疑問,如此龐大的收儲方案,每一個進程都必然會引起相關資產價格的大幅波動。從5月至今,多晶硅價格已經出現明顯上漲,相關上市公司價格也走出低位。
這看起來好像是“反內卷”見效了,但這種回升是不是真實市場供需的反應?下游是否真的會為漲價買單?反復炒作的小作文在其中發揮了多少作用?這個過程中是否有利益相關方不當得利?這些問題都需要認真思考。
多晶硅收儲方案對行業是一次極具風險的嘗試,其效果也將對其他行業“反內卷”提供參考。正因如此,相關方要拿出更謹慎和嚴肅的態度,嚴格地在市場化和法治化的框架內推進方案,不要讓多晶硅收儲,變成對市場的收割。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