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9萬元起,京東汽車旗下首款車型埃安UT super正式公布售價,這一價格瞬間在新能源市場激起千層浪,成為消費者和行業關注的焦點。
這款頂著“京東第一輛車”“國民好車”光環的純電動車型,以驚人的低價和創新的銷售模式,讓很多消費者躍躍欲試。
有分析認為,京東把賣手機的“套路”搬到了汽車行業,試圖通過低價策略和優質服務吸引消費者,或將重塑10萬級電動車市場格局。
價格“底線”已破
埃安UT super的定價堪稱一場“價格革命”。作為電商巨頭跨界造車的首秀,該車型以親民定位切入競爭激烈的入門級市場,以高性價比吸引年輕消費者和家庭用戶。
11月9日,京東聯合廣汽集團、寧德時代推出的“國民好車”埃安UT super正式公布售價,電池租用購車價僅4.99萬元,整車購買價8.99萬元,這一價格遠低于此前市場預測,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引發廣泛關注。
其電池租用方案4.99萬元、整車購買8.99萬元的官方售價,遠低于此前市場的預測。而且通過各種補貼優惠后,實際入手價格還可更低。
比如電池租用價4.99萬元起,疊加2000元/臺補貼,再加上前1000名租電購車的京東PLUS會員可獲贈的2500元京東E卡,租電版實際到手價能低至4.54萬元;整車購買價為8.99萬元,疊加4000元補貼后到手價僅8.59萬元。
埃安UT super的定價徹底打破了電動汽車的價格“底線”。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近年來新能源汽車降價潮外溢,燃油車也越來越便宜,2024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價格降幅達6.43%,9月均價已下滑至15.8萬元,為2019年后首次跌破16萬元價位線。
10萬級電動車市場格局或被重塑
埃安UT super的發布,標志著京東正式進軍汽車領域。
11月5日,這款車的1號車就在廣汽埃安長沙“全球燈塔工廠”正式下線。當日上午9時56分,隨著廣汽UT車型產品總經理涂序聰倒計時,一臺香榭米色車輛緩緩駛出,標志著這款承載著多方期望的車型正式踏上市場征程。
事實上,8—12萬價位的新能源汽車,一直是剛需用戶的主戰場。
京東用4.99萬的起售價撕開缺口,猶如投下“一顆重磅炸彈”。有網友調侃道:“開著京東車去京東購物,說不定還能免停車費”,雖是一句玩笑,卻道出了京東構建“人—車—家”智能生態的野心。
不僅“卷”價格,在銷售上,埃安UT super也將徹底顛覆傳統汽車銷售模式。
據報道,這款車將在京東獨家銷售,即日起用戶只需在京東APP搜索“國民好車”即可預約試駕、支付定金。京東集團公司董事會主席劉強東表示,京東汽車主要通過線上銷售平臺與線下體驗店相結合的方式,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透明的購車體驗。
京東汽車營銷負責人陸歡表示,京東的角色是“生態整合者”,不直接參與制造,但深度介入用戶洞察、銷售渠道與服務體系構建。京東獨創“線上定制+線下提車”模式:用戶可在APP選擇車身顏色、配件及養護套餐,線下通過3000多家京東養車門店及合作網絡完成提車、保養等服務。
這種采用電商渠道線上獨銷,一站式配齊的汽車消費模式,將極大提高用戶購車體驗,對于汽車行業來說是一次巨大的變革。埃安UT super將充分利用京東自有渠道優勢,覆蓋全國超千家合作服務網點,形成“購車—用車—養車”的全周期服務閉環。
正如涂序聰所說:“我們很榮幸踏上第一波新浪潮,也很期待真正實現買車像買電器一樣方便。”分析認為,京東把賣手機的“套路”搬到了汽車行業,通過低價策略和優質銷售服務吸引消費者,或將重塑10萬級電動車市場格局。
汽車行業“又一只狼來了”
埃安UT super將對同價位燃油車及新能源競品形成較大沖擊,無疑給同級別車型帶來了巨大壓力。
近年來,小米、華為等科技企業紛紛布局汽車領域,而京東憑借供應鏈管理與用戶基礎,選擇從經濟型產品切入,有望在細分市場快速建立影響力。
據了解,京東在打造這款車時,充分運用了自身在用戶洞察方面的優勢。京東調研數據顯示,83%的用戶期待價格低于10萬元,94%重視大空間與座椅舒適性,99%將安全視為首要考量,96%關注續航與補能效率。
這些洞察被精準傳導至產品研發、制造環節,使得埃安UT super從設計之初就緊密貼合用戶需求。
比如,在續航與補能方面,埃安UT super是全球首款巧克力換電toC端車型,標配500公里續航,99秒極速換電,同時保留了快充和慢充功能,真正實現了可充可換,徹底解決了用戶的里程焦慮和補能等難題。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埃安UT super的低價入市,將對整個汽車市場產生深遠影響。一方面,其親民的價格有望吸引大量首次購車的年輕消費者;另一方面,也將倒逼其他汽車廠商進行價格調整,進一步加劇市場競爭。
陸歡還透露,京東已制定“國民好車”標準,符合標準的車型將陸續上線,且會根據用戶多樣性推出不同品類車型。例如,后續可能推出SUV、MPV等車型,滿足家庭出行、代步通勤等場景需求。
不過,汽車制造涉及研發、生產、售后等復雜環節,跨界企業仍需面對傳統車企的技術積累與市場檢驗。市場觀察人士認為,4.99萬元的起售價雖能短期內吸引眼球,但汽車產品的長期競爭力仍取決于品控水平與用戶體驗。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