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10-30 11:31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姜鑫 10月29日,在2025年金融街論壇年會上,中國精算師協會(下稱“精算師協會”)發布了《中國人身保險業經驗生命表(2025)》(下稱“第四套生命表”)。
這是繼2016年第三套生命表發布后,時隔近十年的又一次重大更新。新的生命表將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使用。
與之前的生命表相比,第四套生命表呈現了保險人群預期壽命提升、少兒死亡率降低以及欠發達地區死亡率降低等特點,其帶來直接的影響是保險產品價格的變化。
十年一更新的生命表
據金融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所謂生命表,是保險產品定價、準備金評估和風險管理的重要基礎工具,基于被保險人歷史保單數據編制而成,提供分業務、分年齡、分性別死亡率,反映保險人群的生存和死亡概率分布規律。
1996年,我國第一套生命表發布。之后,為及時反映我國人口結構和死亡率變化趨勢,人身保險業每10年編制完善一次生命表,分別于2005年和2016年發布第二套、第三套生命表。2025年,精算師協會編制了第四套生命表,此次編制采集了保險行業近10年全量保單數據,數據樣本量全球保險市場第一。
上述負責人還稱,經過多輪測算論證,第四套生命表能夠客觀科學反映保險行業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保險人群生存和死亡概率,數據成熟可靠。
精算師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曉蕾在發布生命表時表示,生命表的變化趨勢反映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治理取得的巨大成效。
在她看來,與此前生命表相比,第四套生命表呈現了三個顯著特征:一是保險人群預期生命持續提升,較第一套生命表增長了約10歲;二是保險人群中少兒死亡率顯著改善,各年齡段中少兒段的死亡率是改善最快的;三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保險人群死亡率明顯降低。
這也意味著,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醫療衛生水平的不斷提升,人民群眾預期壽命持續延長,保險人群死亡率呈現出新的變化與趨勢,原有生命表已不能科學地反映實際風險狀況,制約了人身保險業風險管理的有效性和服務保障水平的提升。
據了解,第四套生命表首次編制了單一生命體表,即首次以被保險人證件號而不是保單號為線索,跨公司和險類研究單一生命體死亡率,切實反映了保險人群個體生命規律,提升了與人口死亡率的可比性。
新生命表如何影響保險定價
上述金融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第四套生命表反映的人群風險變化特征,有助于保險公司科學精準設定保險保障責任,提供更加豐富多樣、質優價穩的保險產品,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保險保障和財富管理需要。
天職國際保險咨詢主管合伙人周瑾表示,第四套生命表的發布,對于人身險行業在新時期的產品經營和風險管理有重大意義。首先,可以推動人身險產品的精細化定價與風險管理,更準確的死亡率數據幫助保險公司更精確地評估風險、計算準備金和產品定價,減少了保險經營中的“死差損”風險,充分定價和積極管理“長壽風險”,使得財務基礎更加穩健。其次,可以引導保險行業更好地服務老齡化時代的普惠民生,新生命表凸顯了人口長壽化的趨勢,倒逼保險公司加強在養老、長期護理等領域的產品創新,推出更多樣化的養老金融解決方案,以更好地服務老齡化社會需求。
而與消費者最為密切的影響是,生命表更新帶來的保險價格的變化。據了解,新發布的生命表有四類:養老類業務表、非養老類業務一表、非養老類業務二表和單一生命體表。
在與保險產品的匹配上,兩全保險、年金保險以生存保障責任為主的,應當采用養老類業務表,其他應當采用非養老類業務二表;健康保險、定期壽險應當采用非養老類業務一表;終身壽險以死亡保障責任為主的,應當采用非養老類業務一表,其他應當采用非養老類業務二表;其他類型產品,應當根據責任特征,選擇適用的發生率表。
不一樣的保險產品適用于不同類型的生命表,其所帶來的價格變化也呈現有漲有跌的情況。
具體來看,對于以身故為給付條件的定期壽險、終身壽險等產品,由于死亡率下降,保險公司的賠付風險降低,因此“預定發生率”下降,產品定價成本隨之降低。與之相反,以生存為給付條件的養老年金險等產品則可能面臨價格上漲。死亡率下降意味著被保險人預期壽命更長,保險公司需要支付養老金的時間更久,成本顯著增加。尤其是終身領取型的養老年金,其費率上調的可能性較大。
一位有著多年精算經驗的保險從業人士表示,年金費率確實會漲不少,但因為時間價值問題,不會是同比上漲的問題。另外,除了本次生命表更新帶來的“死差”變化之外,市場利率水平(影響利差)和公司運營效率(影響費差)也是決定最終價格的關鍵因素。
該人士還稱,生命表的更新會促進產品創新。目前可能的變化是,在生命表切換前的開門紅期間或會帶來兩全類、年金類產品的銷售熱潮。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