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關于推動健康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健康保險未來一段時間發展的總體思路和階段性目標。其中提到,支持監管評級良好的保險公司開展分紅型長期健康保險業務。
這意味著分紅型健康險時隔22年后再度回歸市場。隨著低利率持續和外部環境變化,我國人身險產品結構轉型正在縱深推進。
分紅型健康險回歸
早在2003年前后,分紅型重疾險因兼具“保障+分紅”,一度成為我國當時保險市場主力險種之一。
但是,彼時正值我國重疾險發展初期,疊加分紅設計后的分紅型重疾險銷售亂象頻出,銷售誤導頻發。另一方面,重疾險管理復雜,加上分紅因素之后管理難度更大,對保險公司風險控制帶來嚴峻挑戰。
2003年5月,原保監會印發《個人分紅保險精算規定》,其中規定,分紅保險可以采取終身壽險、兩全保險或年金保險的形式。保險公司不得將其他產品形式設計為分紅保險。此后,分紅型重疾險逐步停止銷售。
本次分紅型長期健康險回歸市場,是監管部門有序引導浮動收益型保險發展,進一步激發健康險市場增長潛力的重要舉措。
東吳證券分析認為,2003年原保監會發文叫停分紅型重疾險產品,此后只能設計為傳統險。在預定利率連續下調的背景下,重新引導分紅型健康險有序回歸市場,將有助于提升產品吸引力,進一步激發健康險市場增長潛力。
分紅型長期健康保險的回歸也契合浮動收益型保險的發展趨勢。2024年9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提升健康保險服務保障水平”“支持浮動收益型保險發展”。
浮動收益型保險是相對于普通型保險而言的。普通型人身險產品采用固定收益設計,預定利率寫入合同,收益穩定但缺乏彈性。浮動收益型保險的保底收益較普通型產品相對較低,但同時提供浮動收益,是應對低利率周期的有效利器。目前我國浮動收益保險主要包括三種類型,分紅型保險、萬能型保險和投連型保險,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分紅險、萬能險和投連險。
傳統長期健康險往往采用固定收益形式,即使有分紅功能的重疾險,也是在分紅險主險的基礎上附加重疾險。未來分紅健康險作為主險后,健康險本身的利源結構可以進一步拓寬,有利于更好滿足多層次市場需求。
據悉,下一步,監管部門將加快研究出臺浮動收益型健康保險等配套業務細則,督促各保險公司落實《意見》要求,豐富產品供給,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健康保障的需求。
人身險轉型縱深推進
推動分紅型長期健康險回歸,是我國推動健康保險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一環。《意見》還提出,積極發展商業醫療保險,支持開展個人賬戶式長期醫療保險業務,加快發展商業長期護理保險和失能收入損失保險,推動健康保險與健康管理融合發展等。
推動健康保險發展,則是我國人身保險產品新一輪轉型的必要舉措。隨著利率下行,我國人身險產品結構正在發生重要變化。浮動收益型保險成為當前保險行業產品轉型的重要方向。
過去6年間,我國人身險產品的預定利率上限已從4.025%一路下調至2.0%,且下調步伐明顯加快。2025年9月1日起,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正式進入“2.0%時代”。其中,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為2.0%,分紅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為1.75%,萬能型保險產品最低保證利率最高值為1.0%。
最新的一輪人身險預定利率下調中,與以往不同,此次預定利率調整采取了不對稱下調,分紅險預定利率下調幅度相對較小,反映出保險行業探索在市場和穩健之間取得平衡。
據保險公司測算,2%的預定利率是銀保和個險產品銷售的臨界點,低于這個點,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銷售壓力就會比較大,向浮動收益型保險轉型是必然趨勢。
今年來,調整產品結構,加大浮動收益型產品尤其是分紅險占比,已成為行業共識。
例如,上半年,中國人壽個險渠道大力推動浮動收益型產品發展,分紅險實現快速增長,占個險渠道首年期交保費比重超50%,成為新單保費的重要支撐。中國太保壽險上半年分紅險新保期繳規模保費大幅增長,新保期繳中分紅險占比提升至42.5%,其中代理人渠道新保期繳中分紅險占比達51.0%。
招商信諾人壽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常穎近日在演講中表示,中國壽險行業已進入利差損的風險化解攻堅期,行業必須共同面對這一挑戰。近年來,公司主要推動“嚴格控制負債成本”和“分紅險全面轉型”兩大戰略調整,并看好健康險市場前景,向著“大健康戰略”方向堅定邁進,持續在利差損陰影下探索壽險業高質量、差異化增長路徑。
在利率周期轉換中,通過產品結構調整來應對外部影響和沖擊,也是全球保險業的普遍做法之一。
據東吳證券研報,從海外市場人身險轉型經驗看,參考日本經驗,在日本險企經歷利率下行時,開始向死差轉型,于是人身險產品由傳統儲蓄類產品轉向保障類產品。參考美國經驗,在21世紀初美國利率快速下降的階段,美國人身險行業負債結構中獨立賬戶的占比由2002年的28%快速提高至2007年的38%,這說明美國險企在利率下行時期通過銷售投資連結險、變額年金等由客戶承擔利差風險的產品向客戶轉移負債成本,險企則由利差益轉向費差益。
市場分析認為,分紅險預計將為行業全年保費收入貢獻主要增速,同時在監管持續引導和險企主動性轉型下,人身險公司負債成本有望逐步下降。另一方面,預計隨著未來分紅險保費收入的增長,疊加新會計準則實施,有利于提升險企對于權益類資產配置需求。
來源:證券時報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