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金連續兩次進攻4400美元/盎司,都鎩羽而歸,甚至是潰不成軍。10月21日,國際黃金市場經歷了一場罕見的劇烈波動。COMEX黃金期貨價格盤中最高觸及4393.6美元/盎司,但當日最低下探至4093美元/盎司,波動高達300美元/盎司,創下十二年最大單日跌幅。
這已是10月以來第二次顯著暴跌。回顧行情,在金價于10月16日首次突破4300美元/盎司后,市場迅速在次日將其推升至4392美元/盎司的歷史峰值;然而,COMEX黃金隨即在10月17日至18日凌晨上演單日近200美元/盎司的劇烈震蕩,從高點回落并收于4267.9美元,這一走勢已被視為明確的交易風險警示。
多家機構分析顯示,盡管黃金長期邏輯未變,但短期風險已急劇放大。匯管信息研究院副院長趙慶明警示,由于前期漲勢過猛,金價未來極易回到4000美元/盎司以下。
誰動了黃金的“王冠”?
這場暴跌并非偶然。本次黃金暴跌是基本面、資金面和技術面三重壓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從直接誘因看,國信證券研報指出,俄烏談判進展、中美貿易緩和等市場傳言的集中發酵,顯著削弱了黃金的避險吸引力,成為引發拋售的導火索。
更為關鍵的是市場結構的變化。分析顯示,9月以來的本輪上漲與年初行情存在本質區別。國信證券研報認為,本輪金價上漲主要以投資和投機者為主,全球主要央行并未顯著介入,這種由短期資金主導的交易結構更為脆弱。當市場情緒轉向時,極易引發多殺多的踩踏行情。
技術面同樣發出明確警示。黃金價格在連續上漲后,已觸及三倍標準差上限,這一極端位置在歷史上往往預示著技術性回調的壓力。歷史數據也支持這一判斷:據國信證券統計,黃金在連漲9周后,除1970年外,最大跌幅普遍在17%—42%之間,調整持續時間可達23—148個交易日。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副總監瞿瑞指出,當前黃金多頭市場擁擠度已處于歷史高位。自9月起,金價持續上行,積累了大量獲利盤。在缺乏新增買盤支撐的情況下,部分投資者選擇獲利了結,進一步加劇了價格波動。
暴跌之后路在何方?
盡管短期劇烈回調,多位專家強調,黃金的長期牛市邏輯并未動搖。全球貨幣信用體系重構、去美元化趨勢加速、全球主要國家央行持續購金、以及黃金供需結構性失衡等因素,仍構成金價長期上行的核心支撐。
然而,短期來看,金價快速上行已積累大量回調壓力。東方金誠高級副總監白雪表示,市場參與者對特朗普關稅政策、美元指數大幅波動、地緣政治突變、美聯儲貨幣政策(降息節奏與幅度等)與預期的差異等突發信息高度敏感。任何相關消息都可能迅速放大市場情緒,導致金價劇烈波動。
趙慶明進一步指出,這輪劇烈調整反映了前期漲勢過快后的自然回調。金價漲得快,勢必調整會更加劇烈。若宏觀環境趨穩、美元保持強勢,金價仍有進一步下探空間,未來一段時間內,金價回到4000美元/盎司以下是很容易也是極有可能的事。
牛市終結還是黃金坑?
對于投資者而言,此次暴跌提供了重要的風險教育。黃金在資產配置中的定位應是避險工具,而非短期投機品種。當市場情緒過度狂熱時,黃金的避險功能往往會被削弱,反而呈現出高風險特征。
當前金價雖從前期高點回落,但仍處于歷史高位區間。市場多頭頭寸集中,投機性較強,對宏觀數據、地緣政治事件或政策預期的變化極為敏感。在此環境下,任何突發消息都可能引發價格劇烈波動。盲目追高或恐慌性拋售不僅容易放大虧損,也可能錯失后續潛在的配置窗口。短期來看,金價或將繼續在4000/盎司至4300美元/盎司區間震蕩,波動率維持高位。
從長期來看,支撐金價上行的核心邏輯,包括全球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實際利率下行趨勢、各國央行持續購金以及全球貨幣體系重構等并未發生根本性改變。因此,若投資者以資產保值或風險對沖為主要目標,可考慮在金價回調至相對合理區間時逐步建倉,而非試圖一次性押注短期方向。分批布局有助于平滑成本,降低擇時風險。
更重要的是,應明確黃金在整體資產配置中的角色。黃金并非短期投機工具,而更適合作為組合中的“壓艙石”,用于對沖尾部風險和分散資產波動。在當前復雜的宏觀環境下,其避險屬性依然具備現實意義,但需與股票、債券、現金等其他資產類別協同配置,以實現風險與收益的再平衡。
對投資者來說,真正的挑戰不在于判斷金價漲跌跌,而在于能否在噪音中保持定力,在波動中堅守邏輯。歷史經驗表明,越是市場情緒極端之時,越需要回歸資產配置的本質,不是追逐熱點,而是管理風險。
在這個意義上,黃金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價格數字上,更體現在它能否在不確定的世界中,為投資者提供一份確定性的錨。而這份錨,需要理性、耐心與紀律來守護。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