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以前給300億的大餅,如今實現3億都難。”
10月20日晚間,青海春天藥用資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ST春天;代碼:600381.SH)發布今年第三季度財報后,有老股東在股吧發出上述感慨。
300億目標難達成
五年前,青海春天CEO張雪峰曾在媒體采訪中立下目標,到2026年聽花酒的市場銷售規模要實現300億元。
然而,從被市場質疑“智商稅”到被央視“3·15”晚會點名,聽花酒在口碑和銷量上受到雙重打擊,三百億目標如同鏡花水月,母公司青海春天還因業績不佳面臨退市風險。
今年前三季度,青海春天累計營收2.13億元,同比增長7.32%;歸母凈利潤為-0.03億元,去年同期為-0.9億元。第三季度由于冬蟲夏草收入提升以及新品蟲草參芪膏貢獻了增量收入,公司營收0.88億元,同比增長約47%。
數據上的營收增長、虧損收窄,并不意味著其經營能力發生實質性改善。
細看財報,虧損收窄得益于“降本”,公司當期銷售費用同比減少46%至6056萬元;管理和研發費用也分別縮減28%、15.8%。
從銷售情況來看,今年前三季度青海春天銷售商品收到的貨款僅1.5億元,同比減少20.4%;疊加購買商品支出增加,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金額同比減少454%。
青海春天主營業務涵蓋冬蟲夏草、中成藥及酒水三大板塊。
三季報并未披露具體業務的營收明細,而最近幾年,酒類業務作為其核心業務頹勢顯著。
在管理層許下“300億心愿”的第二年,以聽花酒為代表的酒水業務一度創造接近1億元營收,貢獻超58%的業績;到去年該板塊營收已縮水至不足4650萬元,占比下滑至17.17%。
今年酒類業務出現回暖,根據中報披露的信息,上半年公司酒產品營收近0.8億元,占總收入的64%,占比創近年新高。但第三季度, 青海春天財報中并未再提酒,只談到傳統蟲草業務的增長。
退市風險
3億元營收對上市公司來說是個門檻,三季報發布后,青海春天的退市危機再度令投資者擔憂。
根據《股票上市規則》第9.3.2條(一)規定,存在“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利潤總額、凈利潤或者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孰低者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3億元,或追溯重述后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利潤總額、凈利潤或者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孰低者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3億元”情形的,公司股票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今年6月,青海春天還因業績公告不準確、不及時被上海證券交易所予以公開譴責。
公告指出,青海春天1月預計2024年營業收入為3.05億元至3.33億元,上交所就該業績預告相關事項發出監管工作函,要求公司就營業收入真實性等問題做進一步說明。
公司于2月26日予以回復,未對業績數據進行調整或更正,也未向市場充分提示公司將觸及退市風險警示的風險。
直至4月,公司收到年審機構認定的年度營收不足3億元公告后,才披露業績預告更正公告,并給予投資者退市風險警示。
對此,上交所對青海春天及時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張雪峰、時任財務總監王林、時任董事會秘書陳定予以公開譴責。記者注意到,目前,李賀已不再擔任代理董秘職務,改由張雪峰代行。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