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9-28 14:22

“下周初,我們就會向總部匯報債券回購新政,這對我們盤活人民幣債券資產流動性管理是重大利好?!弊鳛橐患揖惩赓Y管機構亞太區債券投資總監,劉浩然在9月27日向記者直言。
9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支持境外機構投資者開展債券回購業務的公告(下稱《公告》),支持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均可參與債券回購業務,包括通過直接入市和“債券通”渠道入市的全部境外機構投資者。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債券回購業務面向境外機構投資者的全面放開,不僅可以更好滿足境外機構投資者的資產流動性管理需求,還能持續提升人民幣債券資產的國際吸引力,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劉浩然告訴記者,周末投資團隊著手梳理債券回購所涉及的交易、托管、結算、匯兌操作流程,以及相關操作與國際操作慣例的契合性,力爭能讓總部投資委員會迅速同意他們開展債券回購操作,并追加新的投資額度。
長期參與新興市場債券投資的亞洲多策略基金負責人譚玥向記者透露,近年他們跟隨富時羅素全球國債指數被動買入數億元中國國債后,同樣存在較高的人民幣債券流動性管理需求。隨著境外機構投資者獲準參與債券回購操作,他們可以通過債券回購業務及時置換資金,有效提升基金的資產流動性管理整體水準,令基金高層更加看好人民幣債券的投資價值。
解決拋債籌資三大痛點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8月末,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170家境外機構,在中國債券市場持債約4萬億元人民幣。
與此對應的是,境外機構投資者的人民幣債券資產流動性管理需求日益凸顯。
“尤其是當歐美金融市場出現劇烈波動時,歐美投資機構往往需將新興市場債券進行質押或回購操作,迅速籌集資金填補歐美資產投資組合的保證金缺口。這帶動人民幣債券回購質押融資需求水漲船高?!眲⒑迫桓嬖V記者。
2015年起,相關部門允許境外主權類機構、境外人民幣業務清算行、境外參加行三類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開展債券回購業務。但是,境外銀行、保險公司、信托公司、養老基金、資管產品、公募基金、對沖基金等投資主體在《公告》面世前,主要通過拋售中國國債籌集資金。
記者多方了解到,眾多境外機構投資者發現拋售中國國債籌資做法,往往存在三大問題:一是人民幣債券持有到期投資策略的穩定性受沖擊,二是交易成本上升——當海外機構投資者重新買入中國國債時,需支付額外的交易費用;三是投資風險加大,當重新買入的中國國債價格高于最初拋售價格時,海外投資機構認為自己面臨更高持倉成本與投資風險。
“近年,境外機構投資者與中國金融監管部門保持溝通,希望能將債券回購業務面向所有境外機構投資者開放,既解決后者人民幣債券資產流動性管理問題,又規避上述三大操作痛點?!弊T玥透露。
在她看來,《公告》的面世,還能解決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場外債券回購的諸多煩惱。此前,她所在的多策略基金在新加坡場外交易市場嘗試人民幣債券質押籌資,由于缺乏債券過戶及可使用的透明化機制與第三方托管模式,加之境外資金融出方的報價較貴,她直言這項操作“得不償失”,幾乎吞噬大部分中國債券投資收益。
“今年,我們參與以債券通北向通債券為標的的離岸回購業務,目前這項業務仍在發展,做市商報價也沒能達到我們期望值,實際參與量不多?!弊T玥表示。如今她所在的基金投資團隊對《公告》有著很高的期望值,因為他們認為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在債券回購方面的交易活躍度與市場化報價,有助于他們更好管理中國債券資產流動性管理,進一步豐富中國債券投資策略。
境外資本的“關注點”
記者多方了解到,在《公告》面世后,多家境外資管機構在周末迅速研究債券回購的具體操作細則。
“我們主要關心在債券回購操作過程里,標的債券能否實現過戶及可使用,相關操作模式是否符合國際操作慣例?!弊鳛闅W洲債券投資型FOF機構亞太地區投資總監,韓偉告訴記者。這些問題將很大程度影響FOF機構投資委員會能否快速同意他們開展人民幣債券回購操作。
記者了解到,債券回購業務包含質押式回購、買斷式回購兩種形式。境外機構投資者初期適用的回購形式主要是買斷式回購,未來相關部門將在條件成熟情況下,允許境外機構投資者開展質押式回購。
究其原因,一直以來,中國質押式債券回購與國際市場債券回購在操作環節存在差異。具體表現在中國質押式債券回購沒有將質押式回購標的債券從正回購方過戶至逆回購方,而是凍結在正回購方。但在國際市場,主流債券回購模式均采取標的債券過戶及可使用的做法,類似銀行間債券市場的買斷式回購。因此,相關部門將完善相關操作細則,推動債券質押式回購操作實現標的債券過戶及可使用,確保相關操作權責關系清晰與違約處置便利,再面向境外機構投資者開放。
除此之外,境外機構投資者還特別關注債券買斷式回購操作的券款對付(DVP)結算機制及資金到賬時效,以及債券回購額度上限能否滿足資產流動性管理要求。
在債券回購額度設定方面,主權類機構、人民幣清算行與參加行的正回購融資余額不高于持債余額的100%,其他類型境外投資機構初始階段正回購融資余額不高于持債余額的80%,未來視情況調整。
劉浩然認為,這個回購額度上限既能有效滿足境外投資機構的人民幣債券資產流動性管理需求,又可以規避個別境外投資機構利用債券回購業務大舉抬高投資杠桿所衍生的人民幣債券投資風險。
“在杠桿投資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我們會考慮通過債券回購業務適度增加人民幣債券的杠桿投資比重,從而增厚人民幣債券投資策略的整體回報,因為這有助于說服總部追加中國債券投資額度?!彼赋觥?/p>
記者多方了解到,除了支持債券回購業務向所有境外機構投資者開放,央行積極推動中國內地債券成為香港及全球市場廣泛接受的合格擔保品,包括支持香港貨幣當局接受內地債券用作人民幣流動性資金安排的合資格抵押品,以及互換通及香港場外結算公司(OTCC)各類衍生品業務保證金等,進一步提升人民幣債券作為流動性管理工具的操作空間,吸引更多境外投資機構積極增持人民幣債券。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