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9日,2025深圳國際金融大會在前海隆重開幕。作為第十九屆深圳國際金融博覽會的重要環節,這次大會圍繞“金融強國建設與大灣區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主題展開討論。來自國內外的嘉賓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金融發展的未來方向以及灣區合作的新篇章。
本次大會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深圳研究院〔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深圳)〕、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深圳國際商會聯合承辦。出席開幕式的有原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周延禮,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尹艷林,招商銀行行長王良,深圳市寶安區委書記舒毓民,深圳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齊志清,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深圳市委員會主任廖子彬,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原司長、中國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執行董事張之驤,深圳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唐漢隆;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校長林尚立,國家一級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吳曉求等眾多業內知名人士及專家學者。此外,韓國前總理韓升洙也通過視頻形式致辭。
深化金融市場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
張東剛表示,中國共產黨二十屆四中全會發布的“十五五”規劃建議17次提到“金融”建設,對“十五五”時期加快建設金融強國作出戰略部署,為中國在關鍵發展時期深化金融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指明前進方向。粵港澳大灣區是金融創新和開放的先行、前沿陣地,希望通過舉辦深圳國際金融大會,聚理論之力,積極建構中國自主的金融學知識體系,筑牢金融強國學理根基;融科技之新,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激活新質發展動力引擎;循戰略之向,立足中國式現代化偉大生動實踐,依托大灣區獨特制度優勢,在探索金融制度創新與開放合作中先行先試,積極服務灣區建設發展;拓開放之界,加強“兩個市場”的互聯互通,深化全球金融交流合作,共同推動大灣區建設成為引領全球經濟發展的強大增長極,為全球金融發展穩定注入新動能、正能量。
韓升洙認為,真正的金融強國必須成為維護全球穩定、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堅定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為世界提供重要“壓艙石”,傳遞了自信與合作的明確信號。深圳已成為全球金融、前沿科技和韌性供應鏈的重要樞紐,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核心引擎,要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大力支持審慎的金融創新,積極推動綠色和包容性發展,確保發展成果惠及社會各個群體。
林尚立在主持時表示,從中國首次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宏偉目標,到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深入落實,再到中國共產黨二十屆四中全會的全面部署,都深刻表明深化金融市場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大勢所趨。粵港澳大灣區承載著高水平對外開放與金融強國建設的雙重使命,2025深圳國際金融大會正是以金融強國建設為核心方向,以大灣區高水平對外開放為實踐路徑,合力打造融合性、創新性、開放性、研究性平臺。
共繪金融強國與灣區發展新圖景
會上,“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金融卓越人才大灣區實踐基地”正式成立。該基地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需求,深化拓展與大灣區校地合作,依托中國人民大學學科和資源優勢,鏈接學界前沿與產業一線,構建“課堂教學—第二課堂—國際實踐—科研智庫”全鏈條培養體系,探索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新路徑、新范式,著力培育更多掌握全球金融運行規律、具備過硬金融專業本領的高素質人才,為金融強國建設與大灣區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周延禮就如何發揮保險的風險管理職能、更好服務“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安全與發展作演講。他表示,過去五年,大灣區金融保險業發展成就顯著。保險業要護航實體經濟發展、筑牢產業安全屏障,夯實民生保障、守護社會安全底線,防范重大風險、維護金融安全,應對新型社會風險、提升公共安全能力,更好發揮作為經濟社會“減震器”與“穩定器”作用,助力“十五五”時期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安全與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保險力量。
王忠民表示,AI技術快速迭代,金融資產中的科技應用發生快速且深刻的轉型。通過融資租賃、產業鏈分工等將重資產轉化為輕資產,并以全棧式重資本支撐創新發展,成為時代趨勢。大灣區憑借良好的資本市場生態、產業鏈協同與制度創新,正成為“輕資產、重資本”轉型的核心實踐區域,要持續推進這一轉型進程,推動產業鏈共贏與創新迭代,助力金融強國建設。
吳曉求表示,人工智能已成為中國經濟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的關鍵引擎。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充分發揮金融在資源配置和創新激勵中的作用,把資本市場建設成為激勵創新、引導社會向上發展的關鍵力量。“十五五”時期,應通過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改革,從資產端、需求端、制度端重構資本市場生態鏈,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為全球經濟治理提供基于規則、開放包容、共享增長的“中國方案”。
王良在演講中表示,中國銀行業已邁入轉型升級、價值創造的新階段,需要將國家所需、行業所向、客戶所愿和自身所能緊密結合,加快轉型升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洞察產業變革新趨勢、適應社會融資結構新變化、順應高水平對外開放新形勢、服務人民美好生活新需求,提升特色化、專業化、綜合化、國際化、零售金融和大財富管理服務能力,把握大灣區發展新機遇、打造轉型升級新動能,全面提升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和金融強國建設的能力。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