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10-11 15:46

近幾年,隨著應屆生畢業規模與新型靈活就業群體規模不斷增長,兩類群體的就業現狀備受關注。
一方面,高校畢業生數量屢創歷史新高,2025年預計達1222萬人,較去年增加43萬;另一方面,據暨南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院院長馮帥章的最新測算,2023年中國平臺就業者總規模已達2.47億人,占當年勞動年齡人口的28.6%,其中不乏一定比例的大學畢業生。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8月全國城鎮16—24歲勞動力(不含在校生)失業率為18.9%,相比7月上升1.1個百分點,為2023年12月按新標準公布該數據以來的新高。
馮帥章表示,就業問題尤其是青年人就業值得全社會重視,但沒有必要過于焦慮。今年就業市場整體相對穩定,企業、應屆畢業生、學校都在積極調整心態,以適應新的就業形勢。未來,應謹慎對待高等教育擴招,需更注重質量而非數量。
針對規模仍在持續增長的靈活就業群體,馮帥章表示,新型靈活就業中的“靈活”是一把雙刃劍。為推動新型靈活就業未來更好地發展,政策層除需大力支持平臺企業與平臺就業發展外,還需要積極引導靈活就業向社保繳納方向推進。
年輕人就業存在一定壓力
經濟觀察報:在你的觀察中,今年應屆畢業生在就業市場呈現出哪些特點?
馮帥章:自2020年起,包括應屆畢業生在內的年輕人面臨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在疫情期間,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市場波動較為明顯。
但與去年相比,今年就業市場整體相對穩定,未出現大幅波動,企業、應屆畢業生、學校都在積極調整心態,以適應新的就業形勢。在近幾年的宏觀經濟背景下,就業市場沒有變動反而可以將其視為一個好消息。
此外,近幾年應屆畢業生人數屢創新高,媒體對此已經“審美疲勞”,也能以平常心看待當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
經濟觀察報:從出生人口推斷,未來十年應屆生數量仍將維持高位。該如何持續緩解應屆畢業生就業壓力?
馮帥章:就業問題尤其是青年人的就業值得全社會重視,但沒有必要過于渲染焦慮情緒。從長遠看,中國勞動力人口將呈下降趨勢。只要宏觀經濟形勢保持穩定,就業形勢就會相對穩定。未來重點應關注勞動參與率、就業質量等結構性問題。
大學生就業問題雖然是當前焦點,但我們不應僅局限于勞動力市場,而需要追本溯源至高等教育體系本身,主動調整教育結構。首先,需要對現有高等教育院校的專業設置進行更大力度調整——由于歷史原因,當前一些院校的專業設置與實際需求脫節,調整空間很大。同時,專業的具體內容也需要優化,使其更貼合市場最新需求。
其次,應謹慎對待高等教育的擴招,需更注重質量而非數量。目前,由于高考人數有望逐年上升,高等教育體系仍存在強大的擴招動力。從長遠看,高等教育擴張對人才培養、人力資本水平提升無疑具有重要意義,但擴招必須建立在保障教育質量的基礎上。如果高等教育系統的師資、宿舍等資源沒有相應增長,僅單純擴大學生規模,就會攤薄教育投入,進而可能降低人才培養質量,影響學生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
近幾年,研究生宿舍資源緊張、大班授課成為常態等擴招“后遺癥”屢見不鮮。因此,建議在大學擴招問題上更為謹慎。如果需要在質量和數量間取舍,應優先保障培養質量。
經濟觀察報:在當前就業形勢下,你會給應屆畢業生哪些就業建議?
馮帥章:我一直告訴我的學生,不要被動地找工作。除關注薪資待遇與工作穩定性外,更要主動關注就業市場的實際需求。為提升就業競爭力,大學生從入學起就應樹立就業意識,持續為自身投資。
大學期間,學生需要做好以下幾點:第一,盡管大學生活豐富多彩,但個人仍需扎實學習專業知識,打好專業基礎;第二,積極擁抱新技術,關注前沿科技,例如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等在各領域的應用;第三,充分利用暑假參與實習,提前了解就業市場的需求。
在實際求職階段,個人也需調整心態:例如應考慮工作的長遠發展,而非僅看重短期待遇;其次,要大膽、積極嘗試不同的行業、職業和就業地域。如果一直以“工作穩定、高薪、壓力不大”為目標找工作,大學畢業生必然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
經濟觀察報:外賣騎手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大學生,你如何看待這一社會現象?
馮帥章:這需要從兩個角度客觀看待:一方面,從大學生個體來看,在就業形勢不理想的情況下,部分同學短期內選擇從事外賣騎手工作,可能有自身考量,值得尊重甚至肯定;另一方面,如果外賣騎手這類“基于位置的靈活就業群體”中大學生占比過高,可能反映出更理想、專業對口的崗位供給不足,這不是一個好的現象,應該高度關注。
平臺容納就業趨于飽和
經濟觀察報:近些年,新型靈活就業群體數量快速增長,平臺容納就業是否存在峰值?
馮帥章:新型靈活就業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基于云端的新型靈活就業”,如直播帶貨、短視頻博主等;另一類是“基于位置的新型靈活就業”,從業者通過互聯網平臺接單,但需要前往特定的地理位置提供服務,如外賣配送、網約車等。
基于位置的新型靈活就業服務于當地市場,受當地市場總需求限制,必然存在吸納就業峰值。以網約車行業為例,發展初期,網約車憑借服務優勢迅速做大市場,網約車司機數量也隨之激增,但一座城市對網約車的需求不可能無限增長,因此市場對相關勞動力的需求存在峰值,且峰值主要由當地的人口和經濟總量決定。
我認為,受當前人口規模、經濟增長等因素影響,基于位置的新型靈活就業在吸納就業上已經趨于飽和,打網約車和點外賣的消費者不可能無限增長。
而基于云端的新型靈活就業面向全國乃至全球市場,就業吸納能力更強;同時,這類就業還能創造新的市場需求,甚至催生新型服務業態,且主要吸引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年輕人。
由于基于云端的新型靈活就業蘊含許多可能性,例如直播帶貨、電子游戲、知識付費等,因此接下來值得大力發展和探索。
經濟觀察報:如果網約車、外賣平臺容納的就業容納量達到峰值,政府部門是否應主動調控?
馮帥章:政府在是否調控平臺容納就業上需格外謹慎。當平臺就業達到峰值后,若仍有大量人員涌入,市場機制會通過調節從業者收入,引導他們去往其他行業就業。例如,如果網約車平臺與司機過多,會導致網約車司機收入下降,競爭到一定程度,部分平臺與司機會主動退出,這是典型的市場調節機制。
經濟觀察報:今年以來,外賣騎手的整體保障水平提升較快。網約車司機等靈活就業群體的社會保障,是否也應該加快推進?
馮帥章:從長遠看,讓每位勞動者都享有相應的社會保障,是全社會的共同目標,因此推動網約車司機等靈活就業者參保至關重要。尤其在老齡化不斷加深的背景下,更不能讓勞動者“只關注今天而忽視明天”。社保制度的可持續運轉,也需要大家的共同參與。
但從短期看,推動大量靈活就業者繳納社保需量力而行,要綜合考慮個人和平臺的社保繳納意愿、繳納壓力等因素。由于當前宏觀經濟增長面臨一定壓力,應從實際角度出發,逐步破解靈活就業者的社會保障難題。
經濟觀察報:社保繳納負擔引發廣泛關注,靈活就業群體應如何看待社保制度?
馮帥章:在社保繳納問題上,個人需建立長期視角,不能過于短視。
首先,針對靈活就業群體的社保繳費負擔,政策層可考慮適當降低職工社保的最低繳費標準。由于靈活就業群體的收入波動較大,建議根據其收入水平靈活調整繳納金額——即便繳費金額會有所起伏,只要持續參與社會保障系統,退休待遇水平也能根據繳費總額合理確定。
除個人繳費意愿外,更值得討論的問題是平臺是否應幫助靈活就業者參保。盡管多數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沒有與平臺簽訂勞動合同,但政府部門應該鼓勵甚至要求平臺,基于其對勞動者支配性管理關系,幫助騎手、網約車司機繳納社保。
經濟觀察報:新型靈活就業可能呈現哪些發展趨勢?
馮帥章:新型靈活就業中的“靈活”是一把雙刃劍,既表明個人就業時擁有充分的選擇自由,也意味著工作穩定性不足、保障缺失?,F實中,大量勞動者將靈活就業視為下一份穩定工作的過渡階段。
我們的最新測算顯示,2023年中國平臺就業者總規模已達2.47億人,占當年勞動年齡人口的28.6%。其中,全職和兼職并存且規模接近:全職平臺就業者1.29億人,占當年勞動年齡人口的14.9%;兼職平臺就業者為1.18億人。
展望未來,平臺靈活就業規模預計將繼續增長。因此,未來需要辯證地看待新型靈活就業的發展,政策層除需大力發展平臺就業外,還需要積極引導靈活就業向正規就業或社保繳納的方向推進。值得注意的是,社保繳納與勞動關系不應綁定。以網約車司機為例,政府應積極引導和鼓勵平臺為長期穩定服務的全職司機繳納社保。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