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2025年前三季度保險資管機構資產支持計劃登記情況出爐。《證券日報》記者根據中保保險資產登記交易系統有限公司披露數據梳理,前三季度,共有15家保險資管機構登記資產支持計劃66只,登記規模合計2745.78億元,同比增長25.1%。
受訪專家表示,資產支持計劃現金流穩定、期限長,契合保險資金長期配置需要和投資要求,因此受到保險資管機構的青睞。
登記數量、規模雙增
資產支持計劃業務,是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等專業管理機構作為受托人設立支持計劃,以基礎資產產生的現金流為償付支持,面向保險機構等合格投資者發行受益憑證的業務活動,常被稱為“保險版ABS”,被定義為非標資產。
從保險資管機構來看,今年前三季度,民生通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登記資產支持計劃數量居首,登記資產支持計劃12只。同時,光大永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登記規模居首,登記資產支持計劃規模為605.5億元。此外,上述15家保險資管機構中,有10家機構年內登記資產支持計劃規模在100億元及以上。
另據了解,保險資管機構資產支持計劃登記規模在2020年至2023年維持同比50%以上的高速增長,2024年登記規模同比有所下降。今年以來,保險資管機構登記資產支持計劃的規模增速有所回升。
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創新產品評級部研報顯示,包括資產支持計劃在內的各類保險資管業創新型產品(指在保險資產管理業運行的除傳統股票、債券、現金及其組合之外的金融類資產,主要包括債權投資計劃、資產支持計劃、股權投資計劃及保險私募基金等),由于其既能契合保險資金體量大、期限長、穩定性高等特征,滿足保險資金長期配置的需要和投資范圍要求,也能為實體企業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支持實體經濟發展,2020年以來得到較快發展。
研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保險資管業創新型產品中,資產支持計劃數量占比為20.11%,規模占比為40.56%,僅次于債權投資計劃。
廣東凱利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張令佳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利率中樞持續下行的背景下,傳統固定收益產品無法覆蓋險資的綜合資金成本,需要尋找新的收益來源。而資產支持計劃現金流穩定、期限長,同時風險較權益類資產低,在風險收益特征上最接近固定收益,因此受到險資青睞。
底層資產多樣化
從資產支持計劃的底層基礎資產類別看,今年前三季度,保險資管機構登記產品的基礎資產涉及普惠金融、基礎設施收費收益權、金融租賃和供應鏈資產等。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險資資產支持計劃的基礎資產范圍持續擴容。例如,今年登記的“光大永明—新材料科技園蒸汽收費收益權綠色資產支持計劃”是中保登首單蒸汽收費收益權資產支持計劃。
對此,張令佳表示,底層基礎資產范圍擴大的主要原因是險資在低利率環境下對ABS類資產的強烈需求。此外,政策對新能源等行業的資產投資有所支持,也為險資尋找新類型的底層基礎資產提供了可能性。對于資產支持計劃而言,底層基礎資產范圍的擴大說明這種資產形式在擺脫單一資產類別的綁定,驗證了產品形式本身的價值,也能夠拉長這一產品形式的生命周期。
展望未來,張令佳認為,預計險資資產支持計劃的底層基礎資產種類將持續多樣化,登記規模保持增長趨勢。同時,隨著險資資產支持計劃的不斷發展,預計險資對底層資產的判斷能力和投資邏輯將進一步提高,風險管理能力也將隨之上升。
來源:證券日報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