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商貿業蝶變的背后,是數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應用。那些把AI深度嵌入自身業務,真正以效率和利潤為導向的企業將成為產業升級核心力量。技術紅利的核心,屬于那些借助技術變革,重構商業效率與基礎設施的企業。
隨著中國企業出海進入 “深水區”,從傳統制造業到互聯網、新能源領域,中國企業對全球化支付解決方案的需求正呈現爆發式增長。中國企業出海已進入“精細化運營”階段,支付不再是“后臺功能”,而成為其“競爭力”的一部分,這一趨勢也為全球金融支付獨角獸Stripe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
Stripe由Collison兄弟(Patrick Collison與John Collison)于2010年創辦,目前市值為650億美元,是硅谷最為炙手可熱的金融科技獨角獸企業之一。
數據顯示, 2024 年,Stripe 處理了超過 1.4 萬億美元的交易額,同比增長 38%,客戶不僅擁有包括亞馬遜、微軟、英偉達、OpenAI、Anthropic等大型企業,也包括多家中國跨境電商巨頭和出海企業。福布斯 2024 年全球 AI 50 榜單中,78%的企業都選擇在 Stripe 上構建業務,而所有在線收款的公司中,這一比例則高達100%。
該公司不僅提供面向全球的100多種“在線支付方式”,更提供企業在拓展新市場、部署全新營收模式時更加順暢的“可編程金融服務”,確保金融科技架構能與企業的增長目標相匹配。標準普爾500指數顯示,在Stripe上的公司實現了 36% 的年增長率(標準普爾 500 指數中的公司平均增長率為5%)。
支付即增長
2020年底,Stripe開啟中國出海業務進入中國市場。五年來,Stripe通過在稅務、支付、合規、訂閱增長、實體硬件、數據洞察等方面為中國企業提供支持,包括支付寶、銀聯和近期引入的微信支付,2024年,Stripe在中國市場的業績實現穩健增長。
商務部數據顯示, 2024年一季度,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5776億元,增長9.6%,其中出口4480億元,增長14%。根據市場研究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全球貿易總額由2018年的51.0萬億美元增加至2022年的64.0萬億美元,復合年均增長率為5.8%。而全球跨境電商滲透率于2022年僅為7.5%,預期到2027年將達12.2%。
跨境電商已成為我國乃至全球經濟發展的新亮點。與此同時,全球供應鏈變革加劇了跨境支付的復雜性,給跨境支付互操作性帶來挑戰。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具有各自的支付清算系統。為了實現跨境支付,需要通過一定技術或法律兼容性的安排,將自身的支付清算系統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系統對接。
相關報告也指出,全球范圍內從事跨境電商業務的商戶及企業在開戶門檻高、銀行費用高、優質服務缺乏、不同司法管轄區的法律及監管要求日益復雜等方面備受壓力。更多的出海企業將 “全球化支付能力”列為海外業務拓展的核心需求。
一方面,對中國出海企業而言,通過 Stripe的全球化支付網絡,企業無需在每個市場單獨對接當地支付服務商,大幅降低了技術開發和運營成本。Stripe的技術能力成為其 “降本增效、突破壁壘” 的關鍵。另一方面,中國出海企業的需求爆發,不僅為 Stripe 帶來了市場增長,也加速了其中國市場的投入布局。

Stripe亞太首席營收官Paul Harapin在接受《經濟觀察報》獨家采訪時表示,自己曾花很多時間與公司CEO和CFO溝通,爭取更多投資來把握中國的增長機遇。“從亞太區的角度看,我們希望中國能成為除美國外最大的市場。實際上,我甚至希望它能夠超過美國市場,雖然可能在近期內難以實現,但我還是有這樣的雄心。因此我們正在中國市場持續加大投資,相比于亞太地區的其他國家投入更多,以抓住增長機遇,繼續幫助中國企業走向全球。”
五年來,中國業務團隊從最初的3人擴充到近50人,隨著業務的不斷發展,從最初的銷售團隊,擴展到風控、合規、市場和支持團隊,Stripe在華出海業務已實現完整的服務架構。令Paul Harapin感到欣慰的是,隨著業績和規模的提升,全球總部也給予中國更多的資源和支持。比如為部分客戶開通了微信支持;中國游客在巴黎可以在配備Stripe終端的商店使用微信支付。這些服務還在進一步擴展中,而當初Stripe服務的跨境電商客戶如今已經成長為大型企業。
中國引擎
Stripe的使命并非幫助企業收取費用和幫助消費者支付,而是提升互聯網世界的GDP,而中國市場是全球增長的“引擎” 之一。
9月23日, Stripe發布的中國企業出海最新洞察顯示:中國企業對數字化與前沿技術的信心持續提升,特別是在AI的應用方面展現出了強勁勢頭。穩定幣也正在從概念轉向落 地應用,成為企業跨境結算與資金管理的關鍵工具。與此同時,多數企業對亞太地區未來跨境營商環境持積極態度。
在“持續增長與不確定性”共存的階段,以AI為代表的創新技術正成為提升企業出海效率與韌性的核心。2024 年,亞洲獲得了 130 億美元的 AI 領域投資,中國占七成以上。高達99%的中國企業已在部署或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引入代理式AI( Agentic AI),顯示出企業對自動化技術的強烈需求。
Stripe預測,未來互聯網商業的核心入口將從傳統網站轉向 AI 原生交互界面,包括 AI 驅動的瀏覽器與大型語言模型(LLM)。到 2030 年,82%的亞洲企業計劃采用 AI 驅動的銷售渠道,其中50%預計至少部分銷售將通過這些新渠道完成。
今年早些時候,Stripe 推出了全球首個專為支付打造的 AI 基礎模型。目前,Stripe正在利用其海量數據訓練人工智能模型,這些數據包括數十億筆交易和數百萬家公司每年超過1萬億美元的交易額,幫助企業完成跨越國界的超過135種貨幣的結算支付。
對中國出海企業而言,更好地利用支付服務商的能力,是將“支付優勢” 轉化為 “業務增長優勢”的關鍵,也推動Stripe將中國市場需求與新的機遇相連接。
Stripe中國區企業銷售負責人劉斯成表示,“2025 年,我們看到中國跨境支付市場繼續實現穩步增長。中國企業在這一浪潮中擁有巨大的機會, Stripe 希望通過AI賦能的一站式解決方案、靈活支付與風險管理方案,共同探索在國際市場安全合規地應用穩定幣等新興支付方式,成為中國企業出海的長期伙伴,在未來的競爭中獲得優勢。”據了解,Stripe正在中國為來自中國日益增長的AI及其他新興產業的需求而豐富服務團隊 組建一支專門針對來自中國AI領域需求而團隊。
Stripe發布的中國企業出海最新洞察顯示,逾八成(83%)的企業對穩定幣的概念表示熟悉,預示著穩定幣在優化跨境支付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擁有巨大潛力。穩定幣是一種類似現金的加密貨幣,相比目前負責處理全球大部分跨境交易的代理銀行網絡(其處理時間更長、費用更高,且偶爾還會出錯),隨著其生態系統的持續擴大,穩定幣將有望在數字經濟和傳統金融之間構建更加高效、安全的橋梁,重塑全球金融架構。
雖然穩定幣支付在C端市場還遠遠沒有普及,但在當前支付市場中,穩定幣在跨境匯款方面展現出極大的效率和經濟性,特別是在新興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不健全的國家。2025年2月,Stripe以11億美元收購了穩定幣平臺Bridge,完成了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收購。目前,Stripe 可以處理來自全球 12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穩定幣支付。在 Stripe 穩定幣支付功能上線的第一周就收到了來自 70 多個國家的交易。
作為一個始終在技術前沿保持敏銳的管理者,Paul Harapin在過去20年的職業生涯中,見證了科技浪潮迭代帶來的產業巨變。他驚嘆于中國的活力,表示每次去中國出差都很振奮。會寫很長的報告給Stripe總部的高管們,告訴他們中國市場的活力。“我感受到了中國人積極和務實的能量,尤其在科技領域。大家沒有抱怨,而是專注于發展業務。這種適應能力令人欽佩。”也為Stripe能在中國出海企業在地緣政治影響下的“賽道遷移”的過程中提供技術賦能感到自豪。
考慮到中國企業快速發展的腳步,唯一的問題是如何在新產品、人員投入和本地支持方面快速響應他們的需求。“我們無法改變地緣政治帶來的影響,但我們能幫助中國企業在轉向其他市場時始終傾聽他們的需求,并快速響應。我們能一起合作,發掘最優解。比如我們正在積極拓展中東、歐洲、澳大利亞等市場,這正是為了滿足中國企業的需求。” Paul Harapin說。
他樂觀預期,亞太地區未來兩年內在穩定幣應用方面會遙遙領先。即便中國市場目前仍未完全做好“準備”。但除了利用 AI 等前沿技術 和穩定幣加速業務增長外,Stripe 仍為中國各類企業提供支持,成為其突破海外市場壁壘的“關鍵基礎設施”。“即使已經過去五年了,我仍然覺得我們才剛剛開始,我們雄心勃勃,相信未來還有很長的路和巨大的發展空間。”Paul Harapin說。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