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榮耀CEO李健在2025年10月15日榮耀Magic8系列發布會的尾聲,以一句經典的“One More Thing”揭曉一款名為“Robot Phone”(機器人手機)的顛覆性概念產品時,臺下的驚嘆聲與線上直播間刷屏的問號,匯成了一個共同的感慨:
“這還是我認識的那個榮耀嗎?”。
曾幾何時,榮耀給市場的印象是一位在驚濤駭浪中奮力“求生存”的堅韌斗士,在參數、配置與性價比的紅海中,憑借扎實的基本功穩住陣腳。然而,自2025年1月,李健走馬上任CEO以來,這艘航船正以一種近乎決絕的姿態,猛然調轉船頭,駛向一片名為“全球領先的AI終端生態”的未知藍海。

Magic8系列,便是這場變革宣言的第一個實體樣本。它不再簡單地對標iPhone,而是要開創一個全新的品類——AI Phone。它不僅是一部更智能的手機,能嫻熟地幫用戶比價、搶票、修圖,更被賦予了一種“生命感”——一個能夠在使用中不斷學習、與用戶共同成長的智能伙伴。
而那驚鴻一瞥的Robot Phone,則預示著榮耀的野心遠不止于此,它要徹底顛覆手機的傳統形態,叩響個人終端的未來之門。
更智能的手機:從工具到全能“搭子”
“今天的手機,真的智能嗎?”李健在發布會開場的這句反問,直指當前智能手機行業陷入的“偽智能”困境——功能繁多,卻缺少真正的智慧與溫度。榮耀Magic8給出的答案,是讓AI從一個被動響應指令的被豢養的寵物,變成一個能主動感知、思考并融入用戶生活的全能“搭子”。
這種智能,并非停留在PPT上的抽象概念,而是滲透在每一個具體而微的生活場景中。
購物時,它是最精明的“省錢搭子”。當你在商場看到心儀的商品,或是在社交媒體上刷到一張圖片,只需長按Magic8機身側面的專屬AI鍵,喚醒“YOYO看見”功能,它就能立刻識別商品并全網比價,自動搜羅優惠券,幫你找到最實惠的購買渠道并一鍵下單。發布會現場的互動挑戰中,YOYO通過視覺識別,幫助觀眾的購物車比自行加購便宜了整整600元,生動地展示了AI在消費決策中的實用價值。
出行與就餐時,它是最貼心的“規劃搭子”。你可以一句話讓YOYO幫你規劃整個行程,從預訂機票酒店到推薦當地美食,它都能安排得妥妥當當。更有趣的是,當你走進一家餐廳,YOYO甚至能結合你之前的搜索偏好,在你落座前就提示你這家店的招牌菜是否為預制菜,這種細致入微的洞察力,讓它超越了傳統導航或點評軟件的范疇。
搶購時,它又是最高效的“搶票搭子”。無論是雙十一的限量商品,還是節假日的緊俏車票,Magic8的AI能夠智能識別搶購場景,自動優化網絡連接,提升關鍵時刻的成功率,解決用戶的手速焦慮。
工作與健康管理上,它同樣是“得力搭子”。你可以一句話指令YOYO為你生成一份深度趨勢洞察報告,它會在后臺自動執行,完成后推送給你。隨手拍下你的午餐,YOYO不僅能精準計算食物熱量,還會結合你的運動數據,給出個性化的健身建議,比如“今天可以獎勵自己一杯奶茶”。
這一切體驗的背后,是YOYO智能體能力的指數級躍升。
在短短三個月內,從Magic V5支持200個的場景自動執行到Magic8暴漲至3000多個場景,實現了驚人的15倍增長。這種進化速度,源于榮耀全新的AI戰略——一個旨在重構人機關系、讓手機擁有“靈魂”的宏大構想。
不做iPhone,只做自進化的AI Phone
在當下手機廠商幾乎言必稱對標蘋果的大趨勢下,李健在發布會上的一句話擲地有聲:“別人忙著對標iPhone,榮耀在做一部自進化的AI原生手機。它不是iPhone,而是‘AI Phone’”。這句宣言,清晰地劃定了榮耀與競爭對手的戰略分野,其核心差異,在于對“智能”的根本理解不同。
傳統的AI助手,其能力和智慧水平在出廠時便已由工程師設定了天花板。用戶的體驗,從拿到手機的那一刻起,就接近了終點。而榮耀的AI邏輯則截然相反,正如榮耀MagicOS總裁孫建發所言:“當你拿到榮耀手機時,YOYO的生命才剛剛開始”。
榮耀將AI Phone定義為一個能與用戶共同成長的“生命體”。其內置的YOYO智能體,被設計為擁有思考、感知和規劃的能力,其“自進化”機制主要通過強化學習來實現。它就像一個初生的智慧生命,會通過不斷的自我博弈和與用戶的互動,在不熟悉的領域進行探索、試錯、學習和總結,從而形成一個持續進化的決策模型。
這種“生命感”的實現,離不開榮耀深厚的技術積累。榮耀魔法大模型3.0采用端云結合的矩陣,覆蓋語言、語音、多模態、視覺等多種類型,達到了業界頂尖水平。在端側,榮耀與高通聯合研發的低bit量化技術,讓模型存儲節省30%、推理速度提升15%、功耗降低20%;而向量化檢索技術,則將檢索性能提升了400%。這些底層技術的突破,使得復雜的AI模型得以在手機端高效、低功耗地運行,不僅從根本上解決了云端AI普遍存在的高延遲和隱私泄露風險,更賦予了手機“獨立思考”和“持續成長”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榮耀將這種進化的主導權交還給了用戶。通過正式啟動的“YOYO許愿池”計劃和“Magic OS月月煥新計劃”,用戶的每一個靈感、建議甚至吐槽,都可以直接傳遞給產品的核心規劃決策團隊。一旦需求被采納,就會通過月度OTA更新的方式快速落地。這意味著,用戶不再是產品的被動接受者,而是成為了YOYO智能體的“進化導師”,親身參與并見證自己手機的成長。這種“最偉大的自進化是與用戶共同完成”的理念,旨在構建一種超越功能本身的、深度的情感連接與品牌忠誠度。
誰是真夜神?
“過去大家對榮耀的影像無感”,李健在采訪中坦誠地指出了榮耀曾經的短板。為了補齊這塊至關重要的長板,榮耀投入了超過千人的研發團隊,將影像作為核心戰略進行突破。
榮耀Magic8 Pro搭載的2億像素“超夜神”長焦,堪稱硬件上的“堆料狂魔”:超大底、超大光圈,并采用了行業先進的螢石級鏡片玻璃和納米級鍍膜,保障了頂級的光學品質。更關鍵的是,榮耀為其注入了強大的AI靈魂——全新自進化的AiMAGE影像系統。

AiMAGE·夜神引擎,擁有每秒8000萬次的推理速度,能精準處理明暗復雜的夜景光影;AiMAGE·防抖引擎,將主攝和長焦都做到了行業頂級的CIPA5.5級防抖,手持拍攝2秒曝光依然清晰;而AiMAGE·人像引擎,模型參數高達120億,對膚質、光影、背景光斑的還原達到了大師級水準。
AI的全面介入,讓攝影的門檻被前所未有地降低。當你舉起手機不知如何構圖時,AI“靈感幫拍”會自動識別場景,為你推薦專業的構圖方案??吹揭粡堈掌纳{很喜歡?“AI追色”功能讓你只需一拖一按,就能將這種色彩風格遷移到自己的照片上,這背后是AI對畫面內容的深度理解和高級分區調色,遠非簡單的套濾鏡可比。
而在后期處理上,AI修圖更是強大到可以用一句話的自然語言指令,輕松消除照片中亂入的路人或雜物,甚至通過“自由指令生圖”將肖像照變成各種復雜的藝術風格。從拍前引導,到拍中調色,再到拍后修圖,AI化身“拍照搭子”,讓每個普通用戶都能輕松創作出專業級的影像作品。
在性能賽道,榮耀Magic8全系搭載了年度旗艦芯片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但榮耀的目標,遠不止于“用了旗艦芯”。通過與高通成立多年的聯合實驗室,榮耀得以在芯片設計的早期階段就深度介入,共同挖掘和定制優化引擎,實現了“同是驍龍,大有不同”的跨代領先表現。
其常溫跑分超過428萬分,遠超搭載相同芯片的友商機型,且實現了更低的溫度控制。這背后,是榮耀強大的系統性技術實力。例如,榮耀獨家采用了基于GPU-NPU異構的AI超分超幀技術,讓NPU(神經網絡處理單元)參與到GPU的渲染工作中,這就像PC領域的“大力水手”技術DLSS,極大提升了游戲畫質和幀率,而許多廠商的NPU資源往往處于閑置狀態。
Robot Phone腳步近了
如果說Magic8系列是榮耀開啟AI Phone時代的宣言書,那么發布會結尾驚鴻一瞥的Robot Phone,則是榮耀對手機終極形態的一次大膽想象。
這款概念產品徹底打破了手機固有的“板磚”形態。它擁有一顆可自由翻轉、升降的“靈動”攝像頭,形態酷似一個來自未來的小型機器人。這顆“眼睛”不僅能靈活轉動,捕捉各種刁鉆角度,甚至可以模仿人類的情緒,與用戶進行情感互動。
在榮耀的構想中,Robot Phone完美融合了三者:它擁有AI手機的“超強大腦”,能隨時隨地洞悉萬物;具備機器人的“超強行動力”,能陪伴用戶共享生活點滴;更能化身用戶的“專屬高清攝像機”,敏銳捕捉每一個充滿愛的珍貴瞬間。李健將其背后的哲學闡述為“愛、智慧和快樂”的有機結合,是榮耀“靈魂馬車”哲學的終極體現。
李健明確表示,榮耀Magic8可以被視為Robot Phone的前身,是為未來AI終端生態埋下的種子,而這款計劃于2026年在巴塞羅那正式亮相的產品,將徹底顛覆手機的傳統形態,引領終端演進的下一個浪潮。
AI戰略重構、影像奮力追趕、更關注用戶體驗,榮耀試圖顛覆消費者對手機這一工具的認知,而這一過程,也讓市場看到全新的榮耀。
在CEO李健的帶領下,一個戰略更清晰、技術更聚焦、姿態更開放、愿景更宏大的“新榮耀”已經毅然啟航。它不再滿足于在存量市場的激烈搏殺中分一杯羹,而是試圖在AI時代定義新的游戲規則,開創屬于自己的增量市場。

然而,這場豪賭的風險亦不容小覷。一方面,是AI手機市場“冰火兩重天”的現實:行業預測市場規模將呈爆炸性增長,但消費者端卻普遍存在“AI冷感癥”,許多人認為當前AI功能噱頭大于實用,不足以成為換機的核心理由。另一方面,賽道上巨頭環伺,各有壁壘。
在如此復雜的棋局中,榮耀Magic8是其“第三條路”戰略落下的第一顆關鍵棋子。它的成敗,不僅關乎榮耀能否在高端市場真正站穩腳跟,更將成為一個重要的風向標,預示著“端側自進化AI”這條路是否可行、通往哪里。
這場戰役的最終勝負,將不再由冰冷的參數表決定,而取決于全球億萬用戶在日常的每一次交互中,是否會發自內心地感受到——這部手機,真的“活”了。(作者:陳今)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