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新能源車安全劃“紅線” 汽車安全技術新國標落地倒計時
如何在更多事故發生前,推出強制性的安全技術門檻,已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當務之急。在此背景下,公安部近日發布了《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國家標準的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為汽車安全劃下新的“紅線”。該意見稿制定了諸多技術底線和硬指標,其中兩項意義重大,第一是要求乘用車每次啟動后,應處于百公里加速時間(0~100km/h)不少于5秒的默認狀態。據悉,目前主打性能的電動汽車百公里加速普遍在5秒以內,該指標也成為互相比拼的營銷噱頭,但對日常出行而言,安全風險大于實用意義。專業人士表示,該技術標準一旦實施,影響廣泛。第二,針對多起事故中因車門鎖死致死的事故,該意見要求車門把手都應具有充分的機械解鎖功能和自動解鎖功能。此外,針對近幾年新能源汽車暴露的各種安全隱患,該意見稿設定了針對性的技術門檻,包括應具備踏板誤踩加速抑制功能、駕駛輔助系統激活時應持續檢測駕駛人狀態等。并規定“車長大于或等于6米的純電動客車、插混客車,在電池報警后5分鐘內,電池箱外部不能起火爆炸”。據悉,為延長逃生時間,將于明年7月實施的動力電池新國標更嚴格。